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六:從音悅店訪分享耳機與耳擴之體驗

早就知道台北市重慶南路的音悅音響在耳機銷售上有極佳的服務,這次特地去試聽各種耳機與耳擴的組合;事先完全沒有通知任何人也沒有打出什麼名號,照樣得到最好服務與欺負店家級的多重交叉試聽。這樣的服務水準我是完全沒話說的,可以給最高評價。
  不過本文的重點放在『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延申的心得,這次的重點放在耳機與耳機擴大機的音樂欣賞特性。
  一進店門,連外衣都穿反、儀容不整的我就請工作人員拿出預算無限制的耳機加耳擴(居然沒有被踢出店門口),聲明要求的是音場(舞台)的深度而不是寬度;音悅拿出的是 Sennheiser HD650 + CORDA CANTATE,訊源是 MARANTZ CD5003;當然先使用音場(舞台)測試片來鑑識了:

之前己經在 my-hiend網站討論過耳機是否可以欣賞到音場的深度層次與高度層次,當時的小結是相當困難。這次去音悅當場測試,結果....果然音場深度的確通不過;再播放測試神聖空間的測試片:

當然還是不行。這下子對耳機系統的音場效果不能有太嚴苛的要求,回過頭來鑑識耳機系統的音質播放水準。

※       ※       ※
談到音質,Sennheiser HD650 與 CORDA CANTATE 讓我感覺高頻有修飾;為了證實這一點,用以下三張唱片比較:

阿勞在 PHILIPS 的最後錄音系列讓很多愛樂者或發燒友都公認錄音極佳,問題是在我的鑑聽系統,它不但最高頻與最低頻少了一截(使用EAC抓音軌後再使用簡易的聲譜圖軟體一看,一清二楚!),連音場的高度也被壓縮而變扁,中頻更是理所當然有 PHILIPS 式的加料;很多人宣稱這叫做有音樂性,我實在完全無法認同。
  與之相比,右邊那張 INA 的阿勞與馬克維奇指揮ORTF樂團之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那琴音簡直無法相信是同一個人演奏的。PHILIPS的阿勞聽起來只有速度與線條,音色就像屍體一樣蒼白;反之那張 INA 的 1978 之阿勞就色彩繽紛,才讓我願意承認阿勞不是一個只會在詮釋搞怪的二流鋼琴家,而真的是一個基本演奏技巧極佳的一流鋼琴家。當然了,最上一張 SOLSTICE/FY 之舒曼鋼琴曲集是超級正確的錄音,是用來檢驗最終音響水準的。
  但是在加料的音響糸統,放PHILIPS『果然』是會變好聽,甚至把中頻加料『播放成』堂音很足......然後錄音正確無比的 SOLSTICE/FY,聲音變得很乾、很燥。而 INA 則是超級殺音響,原則上 MARANTZ CD5003 完全無法正確重播這張唱片,1978年代最頂級的錄音播放地一蹋糊塗。這是非戰之罪,很多十萬元級的訊源遇到這張照死不誤。
  無論到底誰才是『正確』,這樣的音響系統我當然不要;由於多次聽到 Sennheiser HD650 發出高音修飾的鳥聲,令我嚴重喪失信心,決定先換耳機。
  再來是 Beyerdynamic DT990 Pro,還不錯!高音稍微正確了些;但是中頻與低頻比不上 HD650,就樂評來說很適合,就欣賞音樂來說實在太累了;於是再換一隻。
  這次是 AKG K701,阿哈!這就是我要的聲音!終於聽到高頻正確、中低頻又夠厚實的聲音了!

※       ※       ※
但是我也開始懷疑了:為何上述的耳機系統聽起來還是『遠比不上』我最初期的三萬五仟元系統呢?於是我進行耳擴的測試。方法很簡單,把耳機直接插在唱盤的耳機輸出孔;雖然保證推不動耳機,但是這種耳機輸出孔幾乎保證沒有加料,可以當成一個中性的測試標準。
  這下好玩了!耳機輸出孔雖然推力不足、動態受限;但是比較不加料的輸出,當場就產生遠比耳擴更正確的音質辨認力。換句話說,使用耳機孔,馬上可以正確辨認出PHILIPS的錄音加料與 INA、SOLSTICE/FY 相對正確而不加料的事實。但是,只使用耳機孔,太難推的頂級耳機簡直是浪費;於是再測試 AKG 次一級的 K601;沒錯,不用耳擴,K601 表現地跟 K701 差不多哩!這下子差不多要定案:就省錢一點、只帶走一隻 K601 就好吧?
  不死心,把店家請出來要求換耳擴;店家面有難色,覺得其他耳擴應該都不符合我的要求;最後試了對岸中國製的耳擴 G & W AT-F100,沒想到.....這就是我要的耳擴!正確無誤地把測試唱片的錄音特性與音質差異通通表現出來了,這下子 K701 狠狠打敗了 K601,中低頻水準當然贏了一截。
  終於找到通過『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的耳擴了,而且偏偏是很便宜的一台。福至心靈,我把先前被否定了的 HD650接上去一聽....嗚嗚我對不起 HD650,原來先前高頻有問題不是 HD650 的錯.....在通過錄音藝術鑑識的 G & W AT-F100 耳擴之下,HD650 硬是比 K701 贏了一截。

※       ※       ※
我早就經驗到,『好推的喇叭』不見得使用小瓦數就夠用。例如我的 PEL KANTOR,用20瓦晶體機或8瓦單端管機、甚至小小一個 T 類擴大機,照樣推得有模有樣有高有低;而且只要不播放正確錄音,播放一般發燒片根本很難聽出擴大機推力不夠。只有播放整死音響的唱片例如 SOLSTICE/FY,才會立刻發現『高音』根本推不出來、完全推不正確。
  同樣的,HD650 往往聽起來很高頻很暗,我聽起來也真的如此;一直到搭配了 G & W,才知道那是推不動 HD650 造成的假像。一但推動了 HD650 的高頻,它可是一點都不暗,正確的很!相對的,K701的高頻很好推,沒有適當耳擴的情況下,K701把 HD650 打好玩;有適當的耳擴,好壞就誇張地反了過來。店家還試了一台約五萬元以上的耳擴來搭配 HD650,聽起來是還不錯,但是一比 AT-F100,馬上就感覺推力不夠造成音質的暫態不足。
  有人會懷疑這是否是 AT-F100 高頻過多的假像?當然了,當場測試 AT-F100 + K701,完全沒有高音過多的問題,只是被突顯了低頻輸給 HD650 的後果。
  這台 G & W AT-F100 實在是超值中的超值,我當場就買下來了;就算我自己不用,留給窮學生推耳機也好。一台才七仟元(據說日後可能會小漲一些),回家推很爛的 SONY MD Z-600 耳機,照樣推得有模有樣!己經足以聽出我所謂的錄音藝術特性了。原來,耳擴的重要性還不是普通大,而是么壽大;不播放正確錄音還不知道耳機這麼龜毛,使用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才知道耳機比喇叭更挑擴大機哩!
  於是,喜愛看我的文章之窮學生們,鑑識錄音藝術與欣賞音色藝術的低價解決方案又出現一個了:我會建議優先買這台耳擴,近可以推五千元級的耳機、遠可以當不錯的前級,應該是很適合的投資。為了再次確認前述聽感,我買下這台耳擴當成前級,用一條極爛的耳機小孔轉RCA的線連到我的NAKAMICHI TA-2 之後級輸入;結果,天啊!從高頻到低頻,暫態與能量都是把我原先的 TA-2 之前級部份打好玩的!這台耳擴可以當成不錯的前級呢!當然這是一種省錢的玩法就是。
  不過我得保留犯錯的可能,因為當天的訊源被這些唱片殺得很慘;等我日後有預算把 HD650 迎娶回家再詳細研究。

※       ※       ※
因為當天沒有測試 STAX 靜電耳機,也沒有測試更高級的耳機;所以雖然對耳機的音場((舞台)效果實在傷心,但還是保留一下;因為回家使用我自己的訊源,感覺當天的音場問題可能是訊源本身等級不夠。
  最重要的當然是: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照樣可以輕易判讀各款耳機搭配耳擴是否可以呈錄音藝術。於是大家應該可以看出我的『野心』:企圖研究出一種客觀方法來鑑識音響。重點並不在於,這套方法測試不通過的音響是不是爛音響?重點應該在於:我喜歡以音響來欣賞錄音藝術與音樂的音色藝術,在這種音響成為純粹重播工具的立場下,這套方法可以輕易地客觀判斷出我想買的音響器材應該是那一套。於是,若讀者期待音樂欣賞的角度與我類似,就可以使用相同方法來挑選音響產品了。
蘇友瑞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