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交響情人夢》的古典音樂視野:音樂的『調和感』

《交響情人夢》到了第十五、十六集,開始出現了『進階級』的古典音樂觀點。劇情大略是:男主角千秋對樂團要求極為嚴苛,專制的樂團首席跟著要求小提琴聲部的全體人員留下來額外地進行分部練習;結果在大家辛苦兼不耐的練習時,因為一個獨奏性格太強烈的小提琴手演奏太快兼穿著怪異,造成大家火冒三丈吵成一團;於是首席語重心長地說出:『(音樂)合奏的精髓在於調和(harmony)......人們認為「神所創造的世界,是依據完美的調和構築而成;......音樂的本質在於「調和」,表現出「調和」的才是真正的音樂家......』。

  當然了,該漫畫對這些古典音樂之名詞用典是否正確,對於非專業的愛樂者(如我們)是不必太計較的;重要的是,從這些劇情可以發現作者有意無意間掌握了什麼音樂欣賞的重要本質。
  而在我看來,從上述劇情而論,己經是進階級的高水準古典音樂欣賞角度了。
  (古典)音樂的本質在『調和』,這在美好時代時期的著名巴黎四大樂團之三:巴黎音樂院樂團、柯隆內樂團與拉慕魯樂團之錄音資料,真的是一清二楚的趨勢。透過古典音樂欣賞者中特殊的『歷史錄音欣賞取向』,更是可以了解很多音樂欣賞的旨趣。
  非專業的古典音樂愛好者,接觸管弦樂的歷史錄音,絕大多數都是從『福特萬格勒』與『托斯卡尼尼』兩位超級著名的大指揮家去接觸。剛好這兩人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典型:在過去,我們把福特萬格勒稱之為『存在主義式演奏』,把托斯卡尼尼稱為『忠於原譜式演奏』。現在從『調和』的古典音樂本質,再加上法國樂團的精緻傳統,可以發現更重要的管弦樂藝術欣賞角度。(關於『存在主義式演奏』與『忠於原譜式演奏』可參考本人文章:從古典音樂的有聲記錄談藝術欣賞的『時代處境』與『心靈躍升』角度
TIMPANI 拉慕魯管絃樂團
1929-1933
托斯卡尼尼強調『照譜演奏』,嚴格遵守樂譜的指示與速度節奏。同一段主旋律,貝多芬既然先用小提琴、再用豎笛、再用法國號來接續演奏,那麼為了突顯樂譜中變換樂器音色的特性,托斯卡尼尼採取先後『突顯該聲部演奏主旋律時的音量強度』之方法,清楚交待了樂譜上的細節。可惜的是,這種『突顯音量』的方法,非常容易造成不同聲部之間完全無法『調和』。托斯卡尼尼的美學極可能主導了整個美國古典音樂欣賞界的觀點,隨之發展的古典音樂唱片錄音,通通採用按照樂譜主旋律來『突顯某樂器音量』的錄音法。結果,造成這些唱片無論多麼發燒,最多是產生音響快感,卻幾乎完全得不到任何音樂或錄音上的『調和』美感。
  福特萬格勒被稱之為『存在主義式演奏』,在於他主張演奏家可以主動詮釋音樂意旨而更動樂譜內容。他特別驚人的才華在於整齊劃一的速度變化(甚至完全違反原譜),吸引愛樂者的情緒與之共舞。換句話說,他掌握了某種『時間軸上先後的縱向調和美感』:同樣的速度,這邊加快那邊漸慢,硬是能在精神層面上說服欣賞者而獲得美感。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會有那麼多音樂欣賞心得偏好『野田妹』類型,正是對福特萬格勒的成就之夢想追尋。但是,為了充分掌握樂團在速度變化劇烈下的整齊,福特萬格勒明顯偏重『小提琴聲部』,以小提琴聲部來主導樂團的精密進行變化。於是,一不小心,就會嚴重喪失『同一時間』於『不同樂器』之間的『調和美感』。福特萬格勒之後的柏林愛樂指揮家,從卡拉揚到阿巴多,這種『交響曲等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嚴重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CASCAVELLE
拉威爾歷史錄音大全集
(巴黎音樂院樂團、
其他夢幻名團)
我先前沒有聽過法國樂團在美好時代時期的歷史錄音唱片,對於上述兩種調和美感的缺失問題,總覺得是歷史錄音的天限。聽過了這些經典的巴黎樂團之演奏水準後,才發現問題真的是在於『調和』。
  在這些歷史錄音中,無論是那個傳奇樂團,通通有著『調和』能力超強的事實。最基本的聽感就是:在 TIMPANI 的拉慕魯樂團1929(1930?)之拉威爾古風小步舞曲,雖然是極糟糕的老錄音,但是,五種不同樂器的合奏效果所混出來的獨特音色仍然非常清楚,並且可以直接穿透樂團而分別注意到某一樂器的獨奏能力,這是最偉大的『樂團合奏之透明感能力』。對比之下,克路易坦與巴黎音樂院 196x 那套錄音超級發燒的同曲目錄音,仔細一比,合奏音色極佳,但是單獨樂器的透明感硬是稍稍輸了一點點。到了改組後的巴黎管弦樂團,馬替農與其在 197x 的錄音,合奏音色就明顯輸了一截,獨奏之透明感變得突兀了。到了 Inbal 與 ORTF 的近代錄音,更是雙雙遠輸。
  這些歷史追尋說明了一個事實:管弦樂團合奏美感真的來自於『調和』;無論走那種演奏路線取向,最後的門檻都是在於合奏時的調和能力。有趣的是,若論及樂手的獨奏能力,卻是越來越強!今日要找到能演奏出超技曲目的演奏家實在遍地皆是,為何樂團的合奏反而難以感動人?也許正是漫畫中借由主角千秋之口所說的:『能以理性的力量,專心對音樂作品做整判斷的人』才算是音樂家,否則只能稱為『cantor』。不過,作者這個觀點,可能會導致福特萬格勒以來的『哲思型』演奏當道,這是前文指出的一個缺憾。
CASCAVELLE
柯隆內管弦樂團
還是回到那個第一小提琴首席的銘言:『合奏的精髓在調和』。對於福特萬格勒的欣賞,的確養成了一種『線條旋律的調和』之音樂欣賞素養,著重在時間軸上先後的縱向調和。所以當野田妹、黑木與保羅演奏浦朗克的三重奏時,漫畫作者只能想像出演奏速度與詮釋情緒的情節,無法想像出音色調和的情節。上述著名的巴黎樂團之演奏能力在於時間軸同時發生的橫向調和,表現出來的是『音色層次的調和』,產生超絕的透明感,而能在極糟的歷史錄音中,照樣清清楚楚聽到該時代的美好音樂。當然,也要感謝專業工程師如 P.Morin 與唱片廠商正確地製作歷史錄音唱片,才能完整呈現這些感人的音色瑰寶。
  可惜漫畫作者還是著力在線條旋律的縱向調和,所以劇情中以威廉泰爾序曲為重。不知那天會描寫到法派音樂的詳細指揮練習過程?到時就可以看出作者的音樂欣賞功力之進步歷程了。
蘇友瑞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