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從進階級的音響重播體會古典音樂與唱片錄音的『音質』


  過去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從古典音樂之唱片錄音談音響系統的『音質』》,從錯誤音響與錯誤錄音的『動態壓縮』現象談論對音質感受的錯誤觀點。當時的重點是批判不講究正確性的錯誤錄音與錯誤音響是沒有任何資格可以宣稱『音質好聽』或『質感動人』的,那是喜歡加料聲音的錯誤方向,絕對徹底毒化真正的音響科學水準與古典音樂素養。然而,這不意謂著『音質』是不重要的,只是它太進階、太高難度了,沒有夠高水準的音響科學或音樂素養,對音質的認識一定是錯的,而且會永遠地反噬自身的見識與素養。

  因此我強調這一篇文章是非常進階級的!單單以音響系統來說,很可能需要花上個三十萬元以上,才有可能清楚聽到我所謂的音質現象;耳機系統更是難以達成,因為它的聲音空間特性所致。不過,我在我的兩萬元級超值音響,還是勉強可以聽到大概的音質走向,只是的難以明確分辨好壞。所以這篇文章一方面要求音響系統的極緻,一方面也心願成為愛樂友或發燒友的理想目標;只要日後能力所及,但願人人皆可以如本文一般直接地感受到音質的美好。

  會突然強列感受到『音質』的直接感動,完全是因為音響系統進步到了一個極緻。一方面是『電腦播放』(CAT)到了過去完全無法想像的超高水準,任何價位的LP與CD都可能達不到;另一方面是遇到超值而極緻的 REAL-CABLE線材,把音響系統從電源線開始進行最高水準的科學進步。兩者相加之下,全套音響系統可以壓在約三十萬元的等級,卻得到最直接的音質之美好感動。重聽過去來自新天新地唱片行很多偏向質感的錄音與演奏,頓時深切理解了『音質』帶出來的藝術享受與最原始的感動。所以說它是非常進階級的,考驗著對音樂的認識,也考驗著對音響系統的科學水準。

從兩張唱片呈現出強烈的音質差異

  這趟音質之旅的起航是來自一個強烈的對比:同樣的曲目舒伯特《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Cascavelle VEL 3115 與 Ricercar RIC272 這兩組唱片的強烈對比。兩者都是相當合格的正確錄音,通通沒有 FY/SOLSTICE 那麼驚人的 hi-fi 性能,在我還沒有『音質』的享受能力前,只能發現後者似乎錄音的質感好一點,演奏的水準更是充滿氣質。但是當時無法客觀論證,就先把這個心理感受擱下來;現在的音響系統終於合格了,於是開始了這樣的一趟音質之旅。

  在能輕易感受到音質的音響系統下,這個強烈對比剛好是一個儘可能的客觀標準。凡是錄音水準比不上 Cascavelle VEL 3115這個最起碼的標準,是沒有任何資格可以談論音質的;因為在它之下,錄音的性能不足己經扭曲了音質本身的美好,必定走向加料的質感,也就是如同吸食嗎啡般地毒化自己的耳朵。而在它之上,錄音性能雖然不是完美無缺,但是己經可以正確地享受到音質本身的美好了。


Cascavelle VEL 3115
Quatuor Sine Nomine

  以這個最起碼的標準為起點,Cascavelle VEL 3115 剛好是一個音質最差的範例;一方面是錄音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演奏造成的。兩張錄音都有明顯的相位失真導致四隻樂器的定位與形體感不夠精準,很明確可以聽出有輔助麥克風的混音效果。但是 Cascavelle VEL 3115 相較於 Ricercar RIC272,第一小提琴的『音質』太鮮明,造成四隻樂器的合奏音色聽起來是『質感』不足的。如何聽出這是演奏的質感不足呢?就是與 Ricercar RIC272相比較;你會發現 Ricercar RIC272的第一小提琴聽起來好像沒有前一個唱片那麼『好聽』、『清楚』,但是四隻樂器的合奏音色卻是優美至極。等到音響水準提升成功,馬上就發現 Ricercar RIC272的第一小提琴之質感遠遠勝過Cascavelle VEL 3115太多了!換句話說,音響水準不足的話,Cascavelle VEL 3115這種『四隻樂器音質水準不平衡』的演奏,會出現心理學上的錯覺,誤以為被突顯的第一小提琴是『很好聽』的;等到音響水準夠高時,才能正確避免這種聲音錯覺!所以我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真正開啟了正確的音質享受。

試聽檔: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CAS.wav
試聽檔: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RIC.wav


Ricercar RIC272
Quatuor Terpsycordes

  同樣是輔助麥克風的混音效果,Cascavelle VEL 3115著重於捕足樂器本身的發聲,而 Ricercar RIC272卻非常重視捕捉到樂器發聲與空間殘響互動的真實感受。原先音響水準不足,只能聽到前者的樂器形體感佳,而後者空間殘響好聽;音響水準提升後,後者全面打敗前者!樂器的形體感比前者更佳,發聲的各種細節更完整,再加上空間殘響的互補互動,簡直成為錄音效果超級第一名的唱片。當然了,要比絕對的 hi-fi性能,Ricercar RIC272 還是明顯比不上 FY/SOLSTICE;但是以質感而論,卻是贏過不少;也許我的音響系統得更進一步升級後,才會發現是音質上被 FY/SOLSTICE 殺音響了也不一定。

  有了這麼明確的判準與比較,我重新審視所有音質可能驚人的唱片,開始進行音質的美好享受。

走向不同的『音質水準』差異


AEON AECD1095
Marc Coppey cello

  AEON AECD1095 由大提琴家 Marc Coppey演奏的舒伯特音樂,馬上成為另一個美好的音質享受。《琶音琴》奏鳴曲D.821原先是為了『Arpeggione』這種樂器而寫,但是該樂器己經被淘汰而多半以大提琴來演奏。舒伯特的音樂不會特別艱深,能產生最優美的原始感動就是正確呼應了舒伯特單純的靈魂;這時演奏的質感就非常重要!它將決定舒伯特的音樂只是一首旋律好聽的流行歌曲,還是感人至深的天籟。

  這張唱片真的做到了,大提琴家 Marc Coppey的演奏質感完全是世界第一流的,AEON的極緻錄音水準更是決定性地成功表現出來。更好運的是,在這首鋼琴伴奏不是那麼重要的曲目,一般版本搭配的鋼琴家往往太肉腳;AEON AECD1095 搭配的鋼琴家 Peter Laul 卻是超一流的高手!怎麼說呢?我常說這首音樂最優美的段落是第三樂章中間出現的獨立旋律,由鋼琴主奏而大提琴轉為撥弦的伴奏。過去的版本聽到這一段總為了鋼琴演奏水準不夠高而恍若有失,而在這張唱片感到有史以來最完美的演奏,優美到了無以復加,再也沒有這麼美好的音質享受了。

試聽檔: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AEON1.wav

  但是我也發現音質享受真的非常考驗錄音水準。同一張唱片同樣的演奏家,只是多了一隻小提琴來演奏舒伯特的第一號鋼琴三重奏,結果AEON的錄音師不知道是不是臨時拉肚子,輔助麥克風的混音效果完全倒退到Cascavelle VEL 3115的水準,出現嚴重的三隻樂器『音質不平衡』的問題;不是小提琴太突出,就是鋼琴太強勢;當年我買這張唱片正是為了這首三重奏,一聽之下帶著狐疑丟到一邊,現在才知道當時真是被這個錄音水準害死了。同一張唱片,音質享受的水準可以相差到這麼大!!

試聽檔: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AEON2.wav

  更有趣的一點是:要不要回到舒伯特時代的古樂器?甚至直接使用琶音琴?我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斷言了:使不使用古樂器完全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聽感!聽感就是一切。結果,從享受音質而論,真的可以客觀理解為什麼樂器必需『進化』;因為不進化就真的不合格,這是直接可以從錄音夠正確的唱片中聽出來的。


Fuga Libera FUG529
Nicolas Deletaille (arpeggione & cello) & Paul Badura-Skoda, (fortepiano)
Rosamonde Quartet

  Fuga Libera FUG529 這張唱片正是使用舒伯特作曲年代的古樂器與真正的琶音琴來演奏,其錄音水準極高,僅略一點點不如 Ricercar RIC272而己。與 AEON AECD1095相比較下,原先我的音響系統之音質水準不合格,聽到這張唱片如獲至寶,真正感受到舒伯特當年想得到的音響效果。等到音質水準合格之後,慘了,一切都翻轉過來了。

  我強調音質水準一定要建立在HI-FI性能的正確性之下,所以在我現在的極緻音響系統『更』發現這張唱片是極緻錄音;而且很傷心的,發現這個廠牌的新錄音如果是出自某個錄音團隊,完全是走向『毀滅音質』的錯誤混音效果,簡直是走向退步。因此,以下我談論音質的前提是,這張唱片的錄音水準超高,才發現古樂器演奏該曲對現代人的聽感真是不合格。

試聽檔: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FL1.wav

  正確錄音的古樂器演奏,會突顯古樂器會『吵』的重大缺陷;一方面如古鋼琴是因為樂器結構不夠堅固,常常出現不正常的共鳴雜音;另一方面是如琶音琴這種被淘汰的樂器,當然不可能有製造高手進行持續的改進,所以其音質真是慘到極點。總而言之,在我的頂級音響之『音質檢驗』之下,這張唱片的確高傳真,然而音質卻是難聽到爆!琶音琴發聲乾癟,時時出怪聲;難得出現能聽的旋律時,卻被古鋼琴的共鳴雜音完全破壞;到了我最愛的第三樂章中段,天啊!與 AEON AECD1095相比完全是折磨耳朵!

  非常非常肯定的,這兩個古樂器的合奏效果就是沒有達到最基本的美感需要,會被淘汰完全是客觀理性的必然,我絕對不相信舒伯特願意接受這種難聽的聲音。當然了,做為學術價值這種唱片是非常有意義的,音響水準不高的情況下還可能誤以為很好聽。但是聲音與音樂都是進步的,我們的耳朵也是進步的;為了被淘汰的琶音琴而作的樂曲可以成功轉化成大提琴奏鳴曲而繼續瘋傳,我個人認為極可能是一個非常客觀的理由:就是因為這首音樂本來就是特別適合大提琴與鋼琴呢!

  我知道讀者會懷疑是不是唱片本身錄音有問題或演奏有問題?同樣用唱片本身的聽感就可以回答了。同一個演奏家在第二個曲目舒伯特偉大的弦樂五重奏D.956中擔任大提琴演奏,搭配 Rosamonde Quartet,結果變成音質水準最高的另一典範!演奏水準與我先前推薦過的 Phaedra 292016唱片不相上下,而錄音水準就超越太多太大了;換句話說,名列現在 D.956 的演錄雙絕之第一優選。

  從 Ricercar RIC272的聽感經驗我們學會了,室內樂的極緻演奏至少需要錄音師公平地捕捉四隻樂器的『音質』,否則就會出現合奏音色缺乏質感而被我名為『音質不平衡』的重大缺陷。在這張 Fuga Libera FUG529 的 D.956 我們看到另一個成功的頂級示範。以第四樂章而論:一開始由小提琴主導主旋律,但是何時只有第一小提琴?何時是兩隻小提琴?這種『一下子獨奏一下子合奏』是非常細膩的演奏要求,反映的就是音樂表情非常細緻的『質感』;沒有正確的錄音與頂級的音響根本聽不出來,我熱愛這首音樂約三十多年,直到現在才終於聽到了,幸或不幸?

試聽檔: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FL2.wav

  這樂章是輪旋曲式,不過在內容上偏向是 A-B-A-C-B-A,C 與 A 非常類似,而從 B 到 A 有一段非常長的過門 D,幾乎可視為獨立的一部份。B 段同樣以小提琴引導後,開始花腔般地跳躍,這時兩隻大提琴主導歌謠般的旋律線,而且是兩隻大提琴同樣重要的相互應和;這考驗著兩隻大提琴的合奏音質是否感人。過門D 的緩慢部份(請參考試聽檔),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依次出現琶音式的伴奏旋律,在音色上是製造出層層推疊的和聲效果,在音質上聽起來就是『質感從細膩而濃郁』的享受。相對應的是兩把大提琴如詩般的吟詠,最後中提琴漸強的八度和弦打破如此優美的旋律而回到第一主題A。讀者可以想見這是何等需要『質感』的演奏才能得到的音樂享受,沒有良好的錄音、音響與演奏根本只能在樂譜上想像而己;幸運的,現在可以直接享受了。

  正因為有這麼偉大的錄音成為判準,我才確認本唱片的琶音琴奏鳴曲之錄音水準毫無問題。當然古樂器演奏本身不是問題,我先前瘋狂推薦的 Laure Colladant 以古鋼琴演奏舒伯特鋼琴奏鳴曲,使用現在的音響系統只有更HI-FI、更好聽,音質更美好更享受。只是,這首音樂可能真的不適合古樂器演奏了。

『HI-FI水準』與『音質水準』的獨立二分

  我結束了這樣的一次享受音質的旅程,除了震憾於音樂本身最單純的享受外,也留下一個勉力客觀化的判準:如果音響系統的『音質水準』不夠高或不夠正確,以上的音質享受通通沒有了。而在我的音響系統,是明確區分出『HI-FI水準』與『音質水準』的獨立變項。先前我所有的樂評與音響探索,幾乎都是在談『HI-FI水準』,連『音色的正確性』也只是在比較『像不像真實樂器的發聲特性?』,而不是『像不像真實樂器的質感享受?』。現在經驗這一趟音質之旅,終於把『音質水準』獨立出來了。

  要談論『像不像真實樂器的發聲特性?』,前述的唱片沒有一張比得上 FY/SOLSTICE 的 Tosi演奏錄音,也因此無從客觀談論質感。現在把『音質水準』獨立出來,才正確地發現有另一派錄音方式,稍微犧牲一點『HI-FI水準』,卻可以達到極緻的『音質水準』。這種音質水準絕對不能說成好聽或難聽,要說好聽,就會被 Cascavelle VEL 3115所揭示的『音質不平衡』現象所騙了,當然永遠無法達到Ricercar RIC272的極緻水準。所以我現在客觀評鑑音響系統是否擁有真正的『音質水準』的方法,就是使用這四套唱片:

一、先以 Cascavelle VEL 3115 與 Ricercar RIC272 比較,看看能不能極度顯明兩者的音質水準差距?

二、再以 AEON AECD1095 檢驗大提琴與鋼琴的音質水準是否足夠?能不能正確辨認鋼琴三重奏的錄音失敗?

三、最後拿出 Fuga Libera FUG529,先看看 D.956 的音質水準是否成功?再看看琶音琴奏鳴曲有沒有『錯誤的美化效果』?

 

  結果我甚至發現,就算只是使用全套兩萬元的音響系統,一條只要幾百元的REAL-CABLE線材就可以出現誇張的『音質水準』差距。當然這是非常困難地努力鑑聽出來,而不是像在高價音響系統那麼輕鬆享受出來。但是這也表示『音質水準』必定隱含某種客觀的音響性能數據,只是我們目前無法清楚定義而己。正因為難以找到關鍵數據,所以使用染色、加料的音質美化效果,是絕對達不到本文的『音質水準』的。

  無論如何,音質水準超高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真正的輕鬆聽音樂,而不是明明聲音完全不正確還假裝很輕鬆。如此極緻的音質水準下,聽音樂固然變得非常輕鬆,但是音樂中的訊息卻是變得越多越豐富,充滿盈溢在整個心田,是會讓人想跪下來頌贊何以上帝創造了一個如此偉大的音樂家,他的名字是舒伯特。這樣子的音樂享受,聽完之後只會感受到更多更豐富的心得,而不是一句『好美』或『更想多聽音樂了』就能打發的淺薄宣告。正因如此,我自己從中學會了如何分辨『真正輕鬆享受音樂的古典音樂迷』與『偽裝的古典音樂迷』、『真正輕鬆享受音樂的音響迷』與『偽裝的美聲音響迷』了。見識到真正的音質水準之後,眼界當然變得更加廣大。

  可惜的是我真的找不到可以便宜入門『音質水準』的方法,沒有花個三十萬元以上的音響系統真的很難達到這麼高的境界;也千萬別跟我說LP了,LP世界沒有這麼高水準的錄音可以驗證真正的音質水準啦!隨著音響科學的客觀發展,日後有沒有可能降低如此高價位的硬體要求?我誠摯地希望能有這一天。

蘇友瑞

(END)

※ 原載於MY-HIEND電子雜誌創刊號第五期。

psycho 的BLOG之讀者回應區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