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音樂與音響》對於『音樂軟體』的一些基本觀點


※ 原載於MY-HIEND電子雜誌創刊號第一期。

  雖然這篇文章是發表在音響類媒體,照例一定又要遇到『聽音響還是聽音樂』的爭論,往往必需面對『音響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的嚴重謬誤價值觀。然而我是一位『只聽音樂』的單純愛樂者:從娘胎開始便接受父親熱愛古典音樂的胎教,一路聽音樂從台版LP聽到研究所的CD,然後以筆名加入國內當時最高水準的《古典音樂雜誌》成為專欄主筆。然後遇到網路時代,首先在連線BBS的連線音樂討論區與一群同好共同產生一段連線古典音樂討論風潮的佳話,還被列入學術論文的研究。再怎麼看,我都是純粹聽音樂的愛樂者。

  然而,正因為如此單純愛樂的經歷,才令我更發現先前的嚴重缺失,從而在MY-HIEND網站不遺餘力地發表許多『錄音』相關文章,推廣『正確錄音』進而使用『正確音響(全套桌上型揚聲器音響只要一萬八千元就夠了)』,然後便能發現『正確演奏』從而欣賞到『正確音樂』。也就是說,所有在本專欄強調正確音響與正確錄音的原動力,完全只是為了促進真正的音樂素養。請千萬別以為欣賞歷史錄音或老大師就不需要這些認識,因為老錄音轉錄成唱片仍然需要『正確錄音』的觀念,否則永遠只能在老錄音的速度表情大做文章,完全聽不到真正高水準的老大師之演奏能力。

  上述觀念都是我在網路、尤其是MY-HIEND網站數千萬字以上的發表與討論,在這個新刊物新氣象中,我將把這多年來的分享與研究使用簡單的觀念描述,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論證分析,歡迎參考MY-HIEND網站中的相關討論。

一、什麼是『音樂軟體』?

  從現實情況來說,我們極難大量接觸良好的現場演奏;而絕大多數的讀者,應該都沒有可以直接從閱讀總譜便可以聽到完整音樂的能力。因此我們所說的『音樂軟體』,就是指音樂的載體:唱片,不管是SP、LP、磁帶、CD、下載檔......通通都是音樂軟體。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就是決定我們欣賞音樂或者發燒音響的唯一材料;如果材料本身就有問題,會造成後面所有的欣賞音樂或發燒音響之努力通通嚴重地事倍功半,甚至徹底走錯方向、得不償失。

二、什麼是『好唱片』?

  從音樂欣賞的目的來說,『好唱片』當然就是能讓我們好好欣賞音樂的唱片。問題是,什麼叫做欣賞音樂?是真正的心靈滿足?還是從人云亦云中得到高人一等的快感?以筆者最熟悉的古典音樂界而論,欣賞古典音樂只是為了『我也會聽耶!』的錯誤目標實在太多了;遂造成大家所謂的『好唱片』就是『讓我很簡單就可以假裝聽懂了』的唱片,也就是容易偽裝自己熱愛古典音樂的唱片。

  換句話說,訴諸自己的偏好是最不可靠的;沒有客觀判準下,『自己的偏好』不過是流行風氣的洗腦而己;越是強調自己獨立自主的選擇,越是與廣告砸錢捧出來的明星榜單一模一樣。

  因此從熱愛音樂的立場,『好唱片』應該要真正回歸客觀的欣賞音樂;如何客觀?任何音樂一定都有『完整的訊息』,越能表現完整訊息的唱片,就是越能真正欣賞音樂的『好唱片』。音樂家明明在此要求長笛演奏,這張唱片卻很難聽到長笛,這就是不好的唱片!因為它把音樂家的原意丟掉了,害我們學會『不尊重音樂作品』的嚴重錯誤習慣。

  在這個立場,追求高傳真的發燒音響迷與愛樂友得到完全相同的客觀角度(有另一種音響迷是追求染色美感,與我的立場徹底不相容,在此不論)。高傳真的音響當然會把唱片的完整訊息正確地重播出來,而且透過高明的音響迷,可以讓唱片或音響有任何不夠傳真的問題通通得到突顯與處理。

  至此我們己經知道,筆者的『好唱片』之定義與一般人相差極大!一般人的好唱片往往是『大家公認的好唱片』,再千方百計去猜想它到底好在那裡。而我的好唱片是不必使用大腦的,只要用耳朵:擁有越完整的音樂訊息就越是好唱片。

  在這裡必需重覆一句話:在傳統東方文化影響下,很多東方人都會有存在即真理的錯誤思考,認定『凡是能出唱片的一定有它存在的優點』。這句話的哲學內涵極易反駁,在此只需簡單推論:全世界有近百萬張唱片,如果全都有意義,那請問你到底憑什麼判準決定你從百萬唱片中挑選幾百張幾仟張?這時我們就會發現,凡是主張存在必有優點的,一律都是流行風氣的反映者,他所挑選的唱片一定都是『大家都說好的唱片』。

  若是採用『擁有越完整的音樂訊息就越是好唱片』如此簡單的判準,就會立刻發現越流行的唱片往往越是『減少訊息』的錯誤唱片,同時也意謂著演奏技巧極普通的低水準唱片。處在唱片資訊過量到爆炸的世界,我們需要的是『資訊篩選器』而不是更過量的資訊;因此嚴苛挑選唱片,絕不會造成無唱片可聽,反而可以得到真心所愛。

三、什麼是『好錄音』?

  既然是追求走向完整音樂訊息的『好唱片』,當然就得追求『好錄音』。可惜的是,好錄音己經被現實市場徹底扭曲,需要更嚴格的辨正。

  個人猜想,由於音響存在著染色派與傳真派,太過於高傳真的唱片往往會讓染色派音響聽出破音,太過於染色的唱片也容易造成傳真派音響聽出扭曲,所以大家公認的『好錄音』一定是極端妥協的錄音:有點染色,讓染色派開心,不讓傳真派噁心;有點高傳真,不讓染色派破音,讓傳真派開心。

  然而從純粹的音樂欣賞之立場,音樂作品裡既然沒有要求染色,我們怎麼能不尊重作曲家而任意加添?演奏家己經呈現這種色彩,怎麼能不尊重演奏家而任意改變?正因為我是一個純粹的愛樂者,所以我所謂的『好錄音』一定是傳真派的好錄音,因為只有傳真派才能確保好錄音一定是『擁有越完整的音樂訊息』之錄音。

  這同時造成一種有趣的現象:當好錄音隨著現代科技越來越進步,它就開始出現『殺音響』的現象。所謂的殺音響,就是音響系統明明正常,但是播放該唱片時就會出現極為難聽、扭曲的聲音,容易被誤判成錄音有問題。走向超高傳真的好錄音,對染色派音響幾乎是必殺的;即使是走向高傳真派的音響系統,很非常容易因為性能不夠完善而被殺。因此我評論『好錄音』時,往往得強調這是通過一萬八千元音響的最低硬體標準、還是需要整套音響五十萬元以上的超高硬體標準。

  據此可以知道,市面上的『發燒錄音』,絕對不是我所謂的好錄音,而是走向相反、故意降低訊息量的『加料染色錄音』;更糟糕的是,一般發燒友與愛樂友被這種現象所誤導,遂認為『好錄音』不重要,反過來接受『低傳真錄音』。種種誤導之下,沒有好錄音當然聽不到完整的聲音與完整的音樂,因此造成音樂素養的沈淪也不足為奇了。

四、什麼是『好演奏』?

  談到演奏好壞當然開始進入個人主觀領域,但是,放縱個人主觀又會沈淪於流行商品的洗腦;因此我從方法論的立場,提出一個分辨『好演奏』的方法;希望達到的是,透過這種方法慢慢去建立自己真正獨立的判斷與喜好。因此這個『好演奏』的答案是否正確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上的學習過程。

  從前述一貫下來,所謂的『好演奏』當然也是『擁有越完整的音樂訊息就越是好演奏』。例如說巴哈的音樂,能不能真正多聲部地平行演奏出來,就可以刪掉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唱片了。小提琴的炫技曲只要稍微請教一下懂演奏的人,就會發現市面上的演奏往往聽不到高難度的技巧表現。管弦樂曲尤其離譜,絕大多數流行的古典音樂唱片,管弦樂團聽起來比室內樂團還要簡單。

  當然了,『好演奏』還牽涉到絕對主觀的『詮釋』問題,不容易有定論;在此筆者只想強調,太早高蹈『詮釋』這一塊,只是越早掉進流行商品的洗腦困境而己。只有先培養自己對『越完整的音樂訊息』的演奏能力之辨認,才有可能得到對自己最有意義的欣賞角度。

五、系出同源的現象:『正確的唱片』

  當我們決定以唱片做為音樂的軟體,重視好唱片,重視好錄音,分辨好演奏,我們便發現一個系出同源的現象:凡是好唱片,一定是同時代的好錄音,同時代的好演奏;如此統一的現象,讓我們終於可以稱之為『正確的唱片』。

  必需強調,至少從古典音樂的立場,唱片的錄音水準、演奏技巧的訓練與音樂理解能力的演進,都會讓『舊不如新』、尤其是錄音水準更是相差極大。所以我所謂的好唱片,一定是與同時代的人相比。如果要跨越不同時代進行比較,會增加很多複雜性。

  其他不夠正確的的唱片就不能聽了嗎?我可沒這麼說......問題是,正確的唱片無論是CD或LP都有數萬張以上,除非你的軟體收藏量遠超過數萬,否則何必為了迎合流行商品而接觸『不夠正確的唱片』?當然了,如果是基於獨特的鍾愛或紀念,當然不在此討論範圍。只是如果我們沒有一個獨立自主的判準,如何避免流行商品的左右?

  網路討論的困境正是如此。曾經網路是一個打破商品刻劃的理想國,問題是音樂與音響的喜好往往沒有客觀判準,結果多數人參與的意見下往往出現的就是最媚俗的答案:『大家公認的!』。問題是大家如何公認?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大家的公認絕對直接連結於商品的廣告預算,商品的曝光越強烈、被公認的情況越明顯。

  即使是發燒音響仍然躲不掉這個問題。流行的音響測試片往往錄音水準極差,如何能成為客觀的音響判準?即使玩下去,也只不過更變得人云亦云而己。

六、『正確的唱片』才能促進真正的音樂素養:

  在我個人的音樂欣賞歷程,最大的轉折就是遇到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林主惟先生。原本完全不相信他的觀點,可是隨著正確演奏的發現,越來越發現我原本最熱愛的音樂家3B2T(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莫札特、舒伯特)之最高演奏水準都出現在比法音樂圈里。然後音響升級,開始聽到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完整的音樂聲音;這下子連音樂喜好都得到進步,因為真的聽到這些比法音樂家的作曲水準實在高出太多了。

  我個人的例子當然太主觀,然而透過自己的小孩子從出生到現在兩足歲的『音樂欣賞歷程』,馬上發現只有『正確的唱片』才能讓兩歲小鬼安安靜靜欣賞音樂一個小時以上,否則不是把唱片丟滿地就是把老爸的頭鬆拔光。任何人看到小犬都認為有過動的嫌疑,播放不正確的唱片更是嚴重;只有播放正確的唱片,馬上就會出現比大人還要專注的聆聽行為。

  什麼叫做聽懂音樂當然是無解的難題,但是兩歲小鬼教會我的事實是:只有正確的唱片才能讓不受污染的天然雙耳安靜下來。太早強求聽懂音樂容易唱高調,能夠沈浸在音樂之美而安靜一個小時就是最棒的音樂體驗與鬆弛身心了;據此而論,『正確的唱片』才能促進真正的音樂素養。至此,我己經可以大膽宣稱,能呈現最大量的音樂訊息之唱片,就是正確的唱片;能呈現最大量的音樂訊息之演奏,就是正確的演奏;能呈現最大量的音樂訊息之錄音,就是正確的錄音。

七、暫時的結語:

  音樂的欣賞當然是一個永無止境之歷程,因此上述意見只能當成一個最單純的方法論;重點還是在於,從這種『正確的唱片』出發,我們可以獲得多少音樂樂趣?

  以下我分享幾篇詳細進階論述的網路文章,讀者若對於上述觀點有興趣,可以先參考這些文章,然後在my-hiend的發燒軟體區來儘情交流;雖然音樂欣賞是個人的事,但是能遇到觸動心弦的分享,真的是網路社會最快樂的一件事!

● 關於古典音樂欣賞的問題:

1、淺論古典音樂的《初學者如何入門?》現象

2、從古典音樂的《入門問題》談起
一個『音』、『樂』分立的音樂與音響之欣賞角度

3、『平行式處理』眼光下的音樂與音響視野

4、從Tosi無伴奏小提琴音樂會談小提琴演奏的『平行式處理』

● 關於『好錄音』的觀念:

1、『音響重播就是現場演奏』的觀念挑戰:進階的音樂欣賞角度

2、『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在音響發燒友的音樂與音響體驗(長篇連載)

● 關於『正確的唱片』與兩歲小孩:

1、《音響就是現場》體驗母帶真實之美:MY-HIEND、i-PK首張發燒專輯

2、《音響就是現場》從正確的錄音與音響走向頂級的愛樂素養

3、《音樂分立》舒伯特鋼琴作品的全新典範 Laure Colladant:再一次科學與人文的交會

4、《音樂分立》兩歲小孩『對聲音尊敬』的啟示

蘇友瑞

(END)

psycho 在MY-HIEND 網站的 BLOG 讀者回應區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