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歷史錄音中的法國管弦樂全景 之一:TIMPANI 1932 對上 CASCAVELLE 1934

《前言》

  歷史錄音,顧名思義就是老錄音,它們當然錄音一定極差,但是仍然可以產生『音響樂趣』。理由有幾個,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正確的音響,可以把歷史錄音中真實的訊息量重現出來;換句話說,歷史錄音是另一種證明音響系統擁有高訊息量的好方法。

  再者,歷史錄音之所以值得出版值得買,當然是背後的音樂水準極高才值得如此做了。不過,談到音樂水準一定會有主觀問題就是了。

  最後是一個很現實也很精彩的情況:歐洲的著作權保護似乎是50年,也就是說,很多超級發燒的 EMI FRANCE 快要變成無版權的『歷史錄音』了。轉錄這種事是絕對的錄音科學,只要是採用正確轉錄的唱片公司,其轉錄很可能在音響效果會優於貴死人的第一版CD;加上這些老大師的永恒價值,這使歷史錄音的出版將成為古典音樂愛好者另一個關心的焦點。於是,我將開始進行相關的分享。





  以下心得是從受林主惟影響下的陳奕廷先生之大作:法國管弦樂的全景─拉穆盧音樂會管弦樂團1929-1933年之間的錄音 演生而來的。

  那個法國音樂時代被稱為『美好時代』,這些 193x 歷史錄音真的『有毒』!認真聽了之後,對該時代的音樂徹底投降,對該時代的樂團之合奏功力更是驚為天人,果然是一去不復返的『美好時代』。

  透過這些驚人的歷史錄音,讓我迷上了丹第的《法國山歌交響曲》;魔戒的夏爾主題曲『大概』來自這音樂的第一樂章,而『風之谷』片頭音樂『可能』來自它的第二樂章(這當然是開玩笑)。總而言之,好聽地令人抓狂,作曲技巧更是高明無比:單憑第三樂章一開始的音色炫麗,就可以讓音樂中的『音響效果』直接超越了硬體的限制。(丹第的音樂非常偉大,值得另文介紹,請待後文。)

  剛好 CASCAVELLE 的瑪格麗特‧隆演奏錄音與上述參考文獻所評論的拉穆魯管弦樂團錄音有共同的丹第《法國山歌交響曲》,深信『詳細比較』乃客觀知識成長之源的我,當然就來個PK大賽:

同樣的美好時代樂曲,
TIMPANI 1932 的歷史錄音對上 CASCAVELLE 1934的歷史錄音,轉錄師都是偉大的 Morin先生。
兩個夢幻名團 拉穆魯 對上 柯隆內;
兩個絕世的指揮家 Wolff 對上 Paray;
同樣的傳奇女鋼琴家妲黑(Darre) 對上瑪格麗特隆,前者是傳奇的聖桑鋼琴協奏曲演奏版本之祭酒。
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首先最明顯的差別就是:imp 在概談歷史錄音轉錄 所說:
『以我所收藏、Morin先生在各時期相同演奏版本的不同轉錄來比較,音質逐次更顯傑出。對Morin先生來說,母帶本就是他所掌握的,類比重播也必定是他原本就使用的播放方式,故而音質的逐步進化,應該來自類比數位轉換技巧的進步。』
真的!CASCAVELLE 1934 的音質與細節,比 TIMPANI 1932 實在好太多了!Testment 那張克路易坦與契科里尼的同曲目之錄音效果都比不上它。果然,用 CD 聽歷史錄音是幸福的。
(其實,Testment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它很發燒,我使用三萬五仟元音響也的確覺得它很真實;可是使用十萬元級的音響就覺得不對了....它是加料錄音,只是加料地很有水準;但是加料終究是加料,在我的四十萬元系統是遠遠比不過非加料錄音、連 EMI FRANCE 的低價歷史錄音系列都比不過。)

  那以音樂來說,那個版本好呢?這下子我真的輸了,答案是:『一樣好』......我是非常不願意下這種兩邊摸頭的答案,可是真的分不出勝負來。兩個版本不只詮釋相差十萬八千里,『樂團的合奏音質』也完全不一樣。

  林主惟說有法國高手與他共同認同:Timpani這套拉穆魯,具備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好聽的樂團合奏音質。在這首丹第的音樂中,弦樂合奏的音質,的確聽出拉穆魯樂團好了一些。但是柯隆內樂團豈是弱者?他們的個性是讓每隻樂器的表情都比拉穆魯樂團更突出、更鮮明,卻同時可達成合奏美感。實在分不出誰好誰差,通通被徹底感動了。

  而妲黑與瑪格麗特隆的詮釋相差極大:第一樂章妲黑是鋼琴平等而鮮明地加進弦樂群,瑪格麗特隆卻是由極弱而漸強地突出於弦樂群。第二樂章妲黑是深情款款的自 然美景,瑪格麗特隆卻是漫遊的牧歌,速度差有夠多!第三樂章中,兩個人都是鋼琴之神,完全不同的詮釋卻是一樣地音色炫爛:

使用我的三萬五千元音響聽這段音樂而感受到『音響快感』,遠勝於用千萬音響聽到那些知名而程度極差的媚俗鋼琴家!
使用我的四十萬元音響聽這段,覺得是遠比發燒片更好、更真實的『發燒錄音』。
使用 MY-HIEND 網站認識的 throne 網友之數百萬級正確音響聆聽這段....天啊!.....瑪格麗特隆在一片雜音聲中復活了.......

  不只是丹第,這些美好時代的音樂中:夏布里耶的《西班牙》、拉羅的音樂(不會翻譯)、胡塞爾的《第三號交響曲》........一堆管弦樂中的特級瑰寶通通跑到法國古典音樂界去了;從而造成真正夠水準的管弦樂團,硬是都出現在法國。

  這裡並無法給個明確證據可以論述德國樂團與法國樂團的根本差異並定出好壞,要等我再想久一點才能寫出來。不過對於熱愛管弦樂藝術的古典音樂迷來說,可以先接觸各個真正夠水準的德國樂團與法國樂團:不是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更不是加拿大蒙特利爾;而是德勒斯登、巴伐利亞這種真正的德國團與上述真正的法國團;然後透過這種接觸而更認識到管弦樂藝術真正的旨趣。
蘇友瑞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