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科學與人文》走向深刻藝文心靈所必需的科學精神

在前文《從形而下的改裝汽車界談『價值觀的平等』》我曾提到:『我們所處的東方傳統文化是徹底的反科學』,這種反科學的態度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只是價值觀選擇的不同。然而,透過這一陣子對音響科學的認識,我卻清清楚楚地發現:走向深刻藝文心靈,必需擁有真正的科學精神。換句話說,一但放棄科學精神,或者背後隱含的理性原則,其實會直接導致人文素養的低劣而不自知。
  至於反科學的傳統東方文化為何還是出現了很多深刻的人文與藝術?在這裡我傾向認為他們其實實踐了很多理性精神,只是他們在價值觀上覺得理性不重要,『故意』不講出來免得降低格調。柳宗元算是表現理性精神最力的文學家之一了,可惜現今多數人只知道他的文采而忽略他實踐理性之論證能力。時到今日,雖然社會的現代化導致東方知識份子照樣滿口理性與科學,但是實際上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科學精神?從我對音響科學的社會現象看來,是非常非常悲觀的。
  於是,這篇文章將要直接挑戰很多無法掙脫東方傳統的知識份子:科學是物質的?如果放棄科學精神反而造成人文素養低俗淺薄,怎麼有資格宣稱科學是役於物呢?此外,你認為你真正的尊重科學與理性嗎?
  音樂欣賞的藝術領域中,獨一無二地被迫正視非常科學的一個環節:就是錄音與重播。於是造成愛樂者直接面對『音響的重播性能』是否足以支撐音樂欣賞能力的大問題,因而造成很早開始,就由國內權威的音響評論家提出:『音響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日後,更是在音響科學領域中,出現所謂『音響性』與『音樂性』的對立。網路上所有關於音響科學的討論,莫不乖乖服膺在『音樂性高於音響性』的重人文而輕科學的魔咒下。輕視科學必定意謂著放棄真正的理性,放棄理性的音樂與音響世界將會出現什麼問題?以下我以『玩LP』這個音響事件來進行舉例與批判。

  雖然我現在玩LP(黑膠唱片)玩瘋了,而且為了『超低針壓』密技而說了很多LP的好話;但是如果問我應該玩 CD 還是 LP?那我很明確的認定:玩 CD 才是上策。
  理由很簡單:如果是真正理性的發揮音響科學性能,那麼錄音科學與錄音藝術就是決定一切。目前最正確、最好的錄音通通只找得到 CD,無論 LP 硬體再怎麼調整、無論多麼高價的夢幻 LP、無論是不是首刻 EMI FRANCE 法國版 LP,只要一放 TIMPANI 的頂級 CD,從管弦樂、室內樂、人聲到鋼琴、小提琴,通通遠遠贏過 EMI FRANCE 的 LP 一截;連更強悍的 SOLSTICS/FY 與 HORTIUS 都不必出手,錄音更正確的現代 CD 就可以把錄音沒那麼正確的 EMI FRANCE LP 打挎了。若是懷疑我專門推薦新天新地的唱片也無妨,請試聽上揚唱片公司代理的Harmonia Mundi France 之拉威爾,演奏水準追得上美好時代的黃金演奏,而錄音藝術更是遠遠勝過六十年代的黃金錄音時期之任何 LP。
  那麼為什麼我還要玩 LP?這是因為有很多夢幻演奏,錄音雖遠比不上前述CD廠牌,但是演奏實在太好了,讓我願意把音樂排在音響之上。為了這些夢幻錄音,偏偏 CD 出版商徹底擺爛,不是轉錄極差就是不肯出版,害我只好乖乖聽 LP。

  誠然有些 LP 玩家是真正理性地發現 LP 比 CD 好,這往往是因為他們的古典音樂素養真的太高了.....例如說庫貝利克與巴黎管弦樂團的貝多芬《田園》因為沒有被中西雜誌吹捧,往往得不到正確的評價。但是如果不要被古典音樂的流行觀點所迷惑,反過來『只玩音響不聽音樂』,反而能保護耳朵的理性而能真正辨認出古典音樂進階級的美感,從而自我訓練出古典音樂的『平行式處理』之欣賞能力。所以,古典音樂被流行觀點忽略的真正大師(包括演奏家與作曲家),往往讓自稱只聽音樂的高級藝文人士聽不出他們的真正價值,反而是只聽音響的役於物之音響人士才能真正辨認出永恒價值。理性與科學對於走向深刻藝文心靈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具有真正音樂欣賞能力的 LP 玩家,自然只會聽到古典音樂界中真材實料的高手,他們的錄音多半落在 60、70 年代。該年代的大廠 CD 往往亂搞後製加料到慘不忍聽,幾千元的 LP系統播放轉錄較正確的 LP,照樣幹掉幾百萬的 CD系統播放轉錄錯誤的 CD。因此,當然會讓 LP 高手覺得 LP 的音響性能比 CD 好一截。
  正因為這種 LP 高手專注於硬體科學,所以他們的確不容易發現我上述非主流的 CD 擁有遠比 LP 更高級的錄音科學;但是每當遇到這種 LP 高手,只要我把更正確的錄音與更正確的轉錄之 CD 一播放,通通立刻理性地敗下陣來的。最多只能說,更正確的錄音與更正確的轉錄之 CD 在曲目上不是太完整,有些曲目與演奏還是只有六十、七十年代才是精品,只好妥協音響性能的極致而轉向這些真正大師級的唱片。例如肯普夫、梅耶、富蘭奇斯卡第(Francescatti)、戴沃(Pierre Dervaux)......
  不過,當這些老大師的錄音版權到期,擁有原始母帶的唱片廠以更正確的轉錄水準製成 CD 後,原始 LP 照樣不敵更正確轉錄的 CD。

  比較糟糕的情況是,LP 可以自由調整出類似 EQ 的修飾效果;造成明明是演奏技巧極差的鋼琴家,卻可以利用加料的 LP 調整技術讓該唱片變得『剛強有力』;明明是無高頻無低頻的錯誤錄音,卻可以利用加料的 LP 調整技術讓該唱片產生『虛擬的高頻與低頻』。久而久之,這種音響態度導致音響科學能力越趨消失,同時音樂素養更是直直滑落。然後就會發現越糟糕的演奏與錄音,藉由炒作而讓價位越高高;相對的,我推薦的正確錄音與演奏技術絕佳的 LP,往往都是非常便宜的(這點真要謝謝大多數 LP族沒眼光....:P)。最後讓我看到的真相是:玩 LP,尤其是從 CD 跳槽到 LP 的,往往真正的古典音樂素養越來越差,音響科學的真正實力也越來越慘......
  所以絕大多數 LP 族的討論社群中,對錯誤錄音的唱片反而推崇,對演奏極差的演奏家反而高舉,通通可以映證我上述的批判。本來 CD 就遠比 LP 方便太多,走向 LP 若是不能提升音響科學或促進音樂素養,那完全只是自欺欺人的附庸風雅罷了。

  我從來不認為古典音樂素養是什麼至高無上的價值需要人人皆擁有,它是一種相當高門檻的藝術(其實,凡是藝術都是高門檻的);因此若不是對古典音樂充滿進階級的瘋狂熱愛,大可以不必管60、70年代的黃金錄音;就好比 LP族也應該不必全都去瘋 191X、192X 的黃金演奏年代之 SP 錄音。就此而論,單純愉快地玩音響,其實現代錄音一定大勝老錄音,所以 CD 一定贏過 LP,除非這些現代錄音廠商願意出LP ── 而他們多數都明確表示,他們的錄音只適合發行 CD。
  或許有人會宣稱他是『音樂重於音響』,所以要玩 LP;請恕我再一次大潑冷水,要能聽出我前述正確錄音的現代 CD 唱片之演奏家略遜於 60、70 年代的『少數』真正大師級的演奏家,那更是超高門檻!!如果你只知道海費茲與霍洛維茲,他們未必是那『少數』中的一個;如果你只知道柏林愛樂或維也納愛樂,那還是聽聽『東京愛樂』就很夠用了;有人說美國有五大團,那我會反問你是聽 195X 或之前的老 MONO錄音嗎?不是?那你恐怕無法盲目測試出美國的五大團跟台灣的 NSO 有什麼不同......
  我蓄意狂潑『只聽音樂』的冷水,因為它實在是一個過份高蹈的神話;音樂最原始的意涵就是『聽得舒服』,我們卻為了『廣告上的大師』而把明明難聽到爆的演奏技巧扭曲成『大師之音』而宣稱很有水準......在 LP 族這種現象常常更為嚴重,令人懷疑有多少 LP族純粹只是想附庸風雅而己。

  因此,當我遇到發燒友時,一向強烈主張『玩音響』比『聽音樂』重要、『音響性』比『音樂性』重要。先把音響當成目的玩個十年之後,再來談談什麼叫做『音響是手段,音樂是目的』吧!這才能避免無謂的走偏與自我迷失。把音響當成目的,這是一種科學的態度;誠然有些愛樂者可以跳過音響而直指真正的音樂核心,但那是另一種超高門檻,不在此討論。相對的,若是熱愛音響的發燒友,把音響當成目的之科學態度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們有機會學習以科學理性來精進藝術文素養,從而避免落入古典音樂界錯誤連篇的流行觀點。
  就此立場而言,一萬元的改裝 CD 就可以達到超低針壓五萬元、正常針壓十五萬元的 LP系統之音響HI-FI性能(音質當然必輸無疑);四萬元的改裝 CD 就可以讓錄音極端正確的 CD 唱片之播放效果打敗大多數無限價位的 LP 了。那一種音響系統適合入門與好好聽音樂,答案是很簡單的。
  LP 贏過 CD 的『表面事實』,是因為當前唱片廠商惡搞所造成的副作用;因此要推廣玩 LP,我認為這點不能不慎重;否則誠如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從 CD 轉 LP 的『愛樂族』,往往音樂素養從此沈淪不堪,連帶著音響科學的水準也蕩然無存。

  於是,我們清楚看到一個放棄理性的音樂與音響世界,將直接造成藝文素養的沈淪。我的意思絕對不是鼓勵愛樂者瘋狂玩音響......而是指出:藝文素養沒有經過理性與科學的成長,往往是走向故步自封與自命清高,反而會喪失真正的人文精神。音響不過是一種促進科學的工具手段罷了,如果愛樂者可以找到另一種提升科學素養的聆樂方法,當然就可以完全不必理會音響與錄音了。
  最重要的仍然是:走向深刻藝文心靈,必需擁有真正的科學精神。科學不再是形而下,更不是口號,它必需真正落實在我們文化的精神重建。舉凡當今社會瘋狂充斥的『雙重標準』現象,反貪污的道德口號包裝著嚴重違反法治人權、甚至走向株連無辜小孩的文化大革命行動......一切都顯示著社會放棄科學與理性,就注定了走向道德虛無主義與偽善。即使只是在一個小小的藝文領域如古典音樂圈,都充分顯示著缺乏真正科學精神帶出來的沈淪。
  許多人會說:那,提倡科學、天天叫嚷科學,不就好了嗎?大錯特錯,請重讀我的前文《從形而下的改裝汽車界談『價值觀的平等』》。當我們的價值觀沒有改奱時,叫喊科學只是把科學變成另一種無意義的道德教條與雙重標準之工具而己;反觀前述我描繪的音樂圈與音響圈之反理性現象,其中有誰不是高舉科學的藉口來掩飾真正的價值觀不平等呢?
  當我越深入種種人文世界,我越發現『東方文化傳統是徹底反科學』這個最根本的危機;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描述反科學造成的藝文危機,前篇文章是描述反科學的文化根本價值觀現象;究竟要如何解決這種危機呢?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從韋伯與劉小楓的著作看來,真正深入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價值系統並進行深層的東西文化比較,或許是一種可行的途徑。
(END)
蘇友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