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之十一:『零與一』的差異與音色的正確性

再次專程去吐槽 rendzaw 與 scs 之音響系統,當然是利用錄音藝術水準最佳的LP唱片來證明彼此的音響器材誰有所不足。我個人對於音響只有『科學』興趣,能夠彼此開誠佈公地相互嚴苛吐槽才能得到真正的科學進步;相信這種經驗都是發燒友所樂見的,只是要遇到能真正理性討論的只怕不容易。所以我得強調,我並非吹捧特定商家或個人;誰可以跟我進行這種科學等級的交流而就事論事,我就寫誰,很公平的....:)
  詳細討論交流過程有點忘了,所以以下內容行程是經過重新整理過的。我分成兩部份:第一是以錄音藝術絕佳的LP鑑識『零與一』的劇烈差異;第二是唱頭放大器大對決,專門針對『能量感』與『正確的音色』。
  早就知道 rendzaw 與 scs 追求超值 HI-FI 器材的方法,固然可以找到超值器材;但是音響播放的一些進階級音樂感動還是有性能天限,再怎麼超值的器材還是會面臨天限。請注意,我百分之百贊成超值之路,但是科學是比道德修養還要更高一層的理性,如果滿足於超值卻沒有真正理解自己系統仍有缺陷,那鐵定會變成自命清高的虛偽徒眾。網路上有一大堆專門吐槽他人的音響與音樂分享文章之虛偽徒眾,說有真正實力也的確有那麼一點;只可惜永遠停留在那一點,就變成永遠只會自命清高嘲諷他人的虛偽徒眾了。身為理性的發燒友或愛樂友,這種陷阱不可不慎。破除這虛偽的陷阱,就是要永遠記住:『科學是比道德修養還要更高一層的理性』。
換句話說,這篇文章的討論受眾,通通假設你不是入門的,而是『主動』想『進階』的發燒友或愛樂友。
『零與一』的劇烈差異之鑑識音響歷程:
  很多發燒友可能會以為所謂的『天限』只是動態差一點、音質爛一點......也就是說,大家以為『超值』的『天限』只是『正確的聲音』被『打了幾折』而己。在此我得提出更嚴格、更進階的事實描述,那就是:『超值』的『天限』,有可能是全有或全無的零與一之劇烈差別!這個麻煩就很大了:如果只是『打折』,我們還可以想像自己的聲音加幾成就是正確的聲音;如果是零與一,我們將『完全無法』體會正確的聲音應該是什麼。
  錄音正確的CD唱片可以輕易讓音響系統出現『零與一』的劇烈差異,我在一系列錄音藝術文章所使用的CD唱片正是從這種立場去推薦;也就是只要你的音響系統有任何環節之科學性能不足,那些CD就會立刻擺爛給你看,即使是數百萬元的音響系統照樣完蛋。幸好我在 my-hiend 網站認識的『現代發燒友』通常都是重視 HI-FI 性能的玩家,所以通過這些考驗的發燒友還真的不少。
  LP系統就好玩了:各人主觀調整方向差那麼多,如何能有一個科學的理性標準?當然了,在此我直接移植CD鑑識音響的經驗,找到LP來鑑識音響系統,重點也是在尋找那一種LP可以得到這種『零與一』的劇烈差異。
  與 rendzaw、scs 或其他 my-hiend 網站之現代發燒友的音響交流中,我發現『版位差距』與『錄音差距』可以出現這種『零與一』的劇烈差異。也就是說,有很多版位較差的LP唱片(例如日本版且再版多次的LP唱片),如果它的原始錄音是非常頂級的錄音,那麼在音響系統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版位差距』大於『錄音差距』:也就是這種『爛版位而好錄音』的唱片會很難聽,甚至音場與舞台完全失真。
  相對的,音響系統夠完善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錄音差距』大於『版位差距』,也就是這種『爛版位而好錄音』的唱片會變得還算好聽,而且可以聽到完美的音場與舞台。當然了,如果是『好版位而爛錄音』的唱片,一定要播放地很難聽才是正確的音響系統;『好版位且好錄音』則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可遇不可求。
多次聆聽 rendzaw 系統,一直想吐槽他的就是 SL1200 轉盤有天限、唱放有天限、線材有天限與擴大機有天限。問題是如何證明這種『天限』是『零與一』的危機呢?透過下列兩張日本再版的『爛版位而好錄音』的唱片,我使用價值五萬元的 ESPRIT STRUCTURE 4 訊號線與九仟元的 RendistoR(小丸子、威爾鋼)來呈現這種『零與一』的危機。
  首先以 rendzaw 的原始設備播放這一張LP:
果然如我預料,播放結果這張唱片真是難聽:聲音悶住好像沒有高音,音場與舞台完全擠在中間放不開、深度層次更是完全扭曲......請注意!這套音響系統播放版位絕佳的美國版是不會有這種問題的,可見討論音響時,如果不先正確理解唱片的水準,根本無法客觀理性地分享。這時換上九仟元的 RendistoR,空間感立刻誇張地改善;再加上 Esprit Structure 4 訊號線(從唱頭放大器到擴大機),這張唱片變成無可倫匹的超級發燒片,就算是美國版的其他 EMI FRANCE 照樣通通被打下來。我早就向他們解釋過,這張唱片是我所聽過最完美無缺的 EMI FRANCE 錄音典範之一。
  這種極端誇張的『零與一』之劇烈差異,同樣複製在 scs 家中。先使用 scs 的原始系統放這一張 LP,天啊!從來沒有聽過這麼難聽的 LP,比 MP3還慘。只是裝上 RendistoR,這下好了,音場寬度立刻左右放大兩倍、前後增加兩倍、高度再增加兩倍,音量的感受還大了一截。更重要的是,原先小音量聆聽音樂的細節嚴重不足,裝上 RendistoR 後小音量變得清清楚楚。極為難聽的 LP,又變成極端正確的 LP。
  很多人會認為這是 Esprit Structure 4 與 RendistoR 有神效,我當然可以同意這一點;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種『零與一』之劇烈差異,證明了『超值』音響系統在某些錄音藝術是連打折效果都不如的;換句話說,這是所有使用超值系統的科學態度者都要認真面對的天限。當然了,對於更多『不超值』的音響系統來說,這是更難通過的超高標準。
  在 rendzaw 店裡試過另一張(他公開說過很不好聽的)克路易坦指揮柏林愛樂之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LP:
同樣的,換上 RendistoR 後,當場被我吐槽:這張唱片那裡難聽了?雖然還是聽得出錄音水準遠比不上前一張,但是至少己經是目前錄音最好的貝九 LP 了。
  對我的『錄音藝術鑑識音響法』之科學原則來說:能找到這種出現『零與一』的危機之唱片,它就是最客觀的音響檢驗工具;能解決這個危機,音響科學就是更進一步了。
唱頭放大器對決:HI-FI的能量感與音色的正確性
  會有這次唱頭放大器對決,主要是因為上次跟朱師父唱放及JADIS唱放對決後,對我自己的兩萬元級羅啟良電池供電唱放信心滿滿,所以打算拿來痛電 rendzaw 與 scs。不料遇到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高手,居然如此超值上打十萬元級的唱放被他們電掉了.....
  原先 rendzaw 使用 AMC 內建的唱放,HI-FI性能夠用但是嚴重有骨無肉,被我與另一網友pis99兄嫌到爆。因此當他聽到 scs 自己diy的一台『小PASS』之後大為滿意,拿回家自己接上『ortofon升壓器改裝版』(內容太多記不住......)成為現在 rendzaw 使用的唱放。當然這時的水準就遠比上次還要升級太多了,只是沒時間詳細測試,先直接去 scs 家踢館。
  scs 使用的是 PASS ONO 套件(俗稱為大PASS),加上花了一個月天天到 rendzaw 店裡報到,以那對八十幾萬元的 TAD 號角喇叭一一測試各種零件的數據、型號與廠牌,得到最終之最佳搭配。材料費雖然共花約一萬兩千元,可是論及所花心力與 TRIAL & ERROR 的 KNOW-HOW,這台唱放至少也形同是五萬元級的吧?所以論超值,除非 rendzaw 或 scs 願意接受兩萬五千元訂製這台『scs版唱放』,否則論及超值我的兩萬元唱放還是略勝一籌....:P
  為什麼要先寫上一段如此自我安慰的話?就是因為我的超值唱放輸了一截啦!測試的唱片是這張演奏絕佳、錄音極度HI-FI的 EMI FRANCE LP,演奏者是被低估的杜梅:
測試樂段通通是法蘭克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從開始的溫柔絮語到中段的狂暴風潮,同時檢測極玫的小提琴與鋼琴,讓偏重小提琴或偏重鋼琴的 LP 系統鐵死無疑。因為這首音樂是小提琴與鋼琴同等地位的二重奏,偏重小提琴的 LP 系統當然完蛋,鋼琴會被宰掉而破聲;偏重鋼琴的 LP 系統照樣完蛋,小提琴會因此喪失美感甚至完全聽不到抖音效果。之前總是嘲笑 rendzaw 與 scs 的 LP 系統播放鋼琴簡直不能聽,被我痛電後他們不知搞了什麼方法居然讓鋼琴平安通過測試......
  結果我的唱放居然被宰了:小提琴也許算是贏了一點點,但是鋼琴用力彈奏的聲音能量感與琴身共鳴都輸了一截,音場的三D範圍也大了一號,這些我最在乎的 HI-FI 性能一輸,我可是乖乖承認大敗,回家打電話跟羅啟良老大哭訴去。
  『鋼琴用力彈奏的聲音能量感與琴身共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HI-FI 性能,因為法派鋼琴家表現鋼琴之美的抖音絕技,就是反映在這兩個科學指標;也就是說,只要通過這兩個標準,『音色』就保證是走向正確的了,就不會把小提琴搞成中提琴、長笛變成單簧管了。
  因為電池供電的電源一定比較乾淨,一般類似設計的器材幾乎都有能量不足的問題,這一點依我這台唱放跳級挑戰的實力來說是充分解決了。所以被『scs版唱放』幹掉實在讓我太佩服 scs 這種不懂音響零件秘辛、全憑鍥而不捨的 trial & error 之科學精神高手了!當然這種東東是難以商品化的,花的時間精力根本不成比例。但是我只看科學水準,能達到這種水準,真是太厲害了。
  但是,拜電池供電之故,我還是隱隱覺得『小細節的細膩音色』可能我這台會好一點,所以隱隱覺得小提琴也許算是贏了一點點;這點要等我挑『合適的唱片』再一次去PK才能求證。
  我相信要設計出這種『正確的音色』之唱頭放大器不會太困難,只憑 trial & error 的 DIY水準就可以達到的科學水準絕對不會太難。問題是市面上為什麼存在這麼多『染色』的唱放?老實說,為什麼我堅決反對聽古典音樂從 LP 入門,就是因為唱放;MC 唱頭無論高低價位還不至於讓樂器音色表現地太離譜,而唱頭放大器常常是百分之百的『音色殺手』;保證可以讓小提琴與中提琴無法分辨,長笛與單簧管也無法分辨。市售的唱放太容易因為個人喜好而扭曲原始聲音,再憑著LP調整高手自行把被扭曲的某種樂器聲音修復。問題是再怎麼修復,就是絕對比不上原始不扭曲的聲音,結果就造成了『音色不正確』的普遍問題。
  原本以為這種『音色正確』的唱放是多麼了不起的密技,沒想到被一個 DIY族 TRIAL & ERROR 就破解了;換句話說『音色正確』這完全是不願意去做,而不是做不到。由此可能產生的可怕結論就是:不願意讓 LP的音響性能走向正確 HI-FI 的 LP族,很可能根本沒有聽到真正夠水準的『音樂本身』;音色不正確的LP系統,當然無法辨識正確的錄音藝術。
  於是造成我所看到的:從 CD 改聽 LP 的古典音樂愛好者,音樂素養往往直直滑落;因為這種不重視音響性的 LP族都是欣賞『不正確的樂器聲』,當然音樂素養就註定完蛋了。就此而論,玩 LP 只重視音樂性而不重視音響性,其實是最危險的一種陷阱。
  其實,回顧我先前種種『音、樂分立』的文章;欣賞古典音樂若是不重視『音響性』:不重視聽到的聲音是否清晰、不重視巴哈賦格曲中明確的多聲部、不重視樂團各種樂器的合奏效果、不重視演奏家自身的技術水準......最後一定都是自命清高地以為欣賞到『高級』的古典音樂,實則在真正高手眼中是『低級』的跨國炒作商品。音樂是如此,音響也是一樣。
(END)
蘇友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