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系列,可以說我嘗試在人類主觀的音響感受中,仔細尋找客觀討論的可能性。當然了,不可能得到太嚴謹的結果;但是,卻可以成為一個勉強有效的科學驗證方法。對於把音樂或音響當成嗜好的愛樂友來說,這種簡易科學的理性層次應滿很夠用了。不可否認,如果相信科學的提升可以深化人文素養,那就值得更深入的『發現(發明)』更嚴謹的方法。
在現今台灣網路社會中,My-Hiend 網站因為站長明確以品質為重的正確經營理念,己經成為討論內容品質最高的網站之一。凡是高品質的網路社會,一定會帶出高品質的知識成長;它會讓參與者有一種無形的動力,願意把自己內在的知識提出來分享,並且藉由理性討論而讓自己的知識提升。相對的,反科學的網路社會,一定是充滿著八卦式的爆料與自命清高的道德說教,科學只是拿來惡毒地抹黑對手之工具;這樣的網路社會長久參與之下,莫不讓正常網友變成心胸狹窄的『網客』。
從1992年玩學術網路bbs,見證到網路成為高品質社會交流的契機;到如今看到網路處處充滿八卦與虛偽的惡毒風氣,科學類討論區更是充滿無所不用其極的『網路黑店現象』(我個人認為這是東方社會文化獨有的網路特色,以後會有文章專門分析)。網路社會走向快速的墮落是很明顯的,正因為如此,高級知識份子更應該站出來呈現應有的高度,為自由的社會盡上最重要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很小,但是能做到一點『小事』就是網路走向高品質的契機了。因此我在 My-Hiend 網站努力尋找高品質對話的可能,當然了,以科學態度來導正網路社會的淪落是可行的方法,所以當人人習慣指斥音響神話來自命清高時,我寧可嘗試從願意開放對話的網友中,尋找透過科學讓彼此成長的機會。於是,嘗試進行『以錄音藝術來鑑識音響密技』。
● remo派之 CD 唱片拋光密技:
在My-Hiend 網站有一位 remo 網友,在討論區聊天時提到他有一套使用鏡片研磨膏拋光 CD唱片來增進音響播放效果的方法;聽起來似乎可行,但是終究應該在一種科學角度下進行驗證。所以我請他買一張錄音藝術較完善的 CD唱片進行『拋光密技』,然後寄給我進行相同 CD唱片(未經拋光)之詳細比較,看看能不能得到相對客觀的比較結果。remo 的方法請參考: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p=41827#post41827。
這張小牧神唱片是我專門用來測試音響器材之『聲音舞台』的長、寬、深度等三D層次之測試片,也是我喇叭擺位最基本的依據,所以第4、7、14軌我己經聽到爛了。拿到『拋光密技的CD』後,迫不及待就測試這幾軌......結果,幾乎沒差!不死心故意把 CD 搞混再進行純粹盲目測試,結果,兩次下來都是選中我的原始 CD而不是『拋光密技的 CD』。完蛋了!要告訴 remo這個殘酷的事實嗎?於是我大惑不解地先去學校上課。
晚上回家後,我突然想到音響界的淡水幫主 harrisonlin教導過我的現象:拿我的 CD去他家播放,很奇怪的,第一次播放會出現我家音響系統的聲音特性,第二次播放才會正確表現出他家的音響系統特性。真槍實彈地播放驗證下,雖然聽不出第一次播放是不是我家系統的特性,但是貨真價實的,第一次播放結果與第二次播放結果實在是天差地遠,真的有那回事!harrsonlin 提出一些解釋,但我不是很想得通,就把這個疑惑藏在心裡。
現在突然想到,按照 harrisonlin原理,會不會我的 CD唱片在我的 CD唱盤播放太多次,導致我的 CD唱盤會針對該唱片有播放偏差(以下戲稱為『CD唱片會認主人』)?於是把我另一台備用的羅啟良大幅改裝版 PIONEER PD-4550 拿出來,接到我的音響系統一放,果然!這下子終於聽見『拋光密技的CD』比我的原始 CD還要進步的事實了。
● 『對焦清晰』與『CD唱片認主人』:
原則上,『拋光密技的CD』對於聲音舞台的定位效果『近乎毫無幫助』,所以我原先使用最熟悉的第4、7、14軌來測試,註定聽不到差異;再加上 CD唱片認主人的效果,更是完全聽不出差異。使用不會認主人的另一台CD,才發現『拋光密技的CD』的效果在於『對焦清晰』;與原始CD相比,就好比照像時對焦準確或不準確。於是,由於對焦準確,所以高音變得乾淨、正確的泛音增加、錯誤(不該有)的泛音減少、錄得好的超低頻彈性變好、錄不好的超低頻惡狠狠地暴露出原貌。沒錯,這張小牧神的第4軌就是同時存在著『錄得好的超低頻』與『錄不好的超低頻』;所以對於音響系統走向正確的發燒友來說,這張唱片只是走向錄音藝術的入門唱片而己。
這時靈光一閃,換回我的原始 CD唱盤;不要聽這幾軌,換不常聽的音軌就可以避免唱片認主人的效果嘛!於是換回原始CD唱盤,改用暫態強烈的第五軌進行測試。
第五軌一開始是一連串木管旋律,夾著兩次共四聲的鞭子聲,最後又是一連串到最低頻的鼓聲。OK,這下子 CD唱片不認主人了,『拋光密技的CD』把原始CD打趴了一截,終於聽到『對焦』良好或不良的聽覺差異了。對焦好的『拋光密技的CD』,鞭子聲的殘響是有韻味的、時強時弱依次變動而消失;原始CD對焦相對較不良,鞭子的殘響是生硬地由強漸弱而消失。
這時再比較第三軌,這是比較沒有暫態的人聲樂段;大多是人聲加上弦樂(中提琴與大提琴的起伏伴奏?),再由銅管獨奏進行主旋律的應和,並加上兩聲弱音的超低頻點節奏。由於這個音軌不常播放所以沒有認主人效果,於是明顯聽出弦樂的伴奏比較清晰(能區分出似乎有中提琴與大提琴)、弱音的超低頻比較清楚、銅管比較有感情。
這時只剩下一個問題了:這種CD密技的『改善效果』是確定的,但是,要花的代價值得嗎?目前依 remo 描述,即使他己經技巧熟練,也要花個40分鐘......要我自己施工那鐵定完全不值得,會做到死兼磨壞一堆第一版CD......但是,個人的選擇不重要,重要的是以錄音藝術鑑識『拋光密技的CD』這個音響密技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效?結果,我可以肯定的說是『改善』而不是最糟糕的『改變』,恭喜 remo的心血沒有白費!而且更重要的是,請注意 CD唱片會認主人;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張你聽得非常熟的CD,你又買了相同版本的 SHM-CD 或 XRCD 或 BLUE-CD.....那要小心,很可能你將測試不出正確的結果,因為CD唱片會認主人....:P
此外,依我個人的猜測,這種『拋光密技的CD』應該在版面品質不佳的 CD 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我很明顯聽出,在我的頂級 CD唱盤,『拋光密技的CD』與原始CD的聽感差距,沒有在備用的 PIONEER PD-4550 那麼大。猜測可能是 PIONEER PD-4550 讀片能力較差,『拋光密技』的改善效果變得更強烈。同理可猜測,版面品質不佳的CD(現在出版的低價位CD,往往都是品質很差的版面),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
● 拋光密技的改善效果是否能聽出來?
發表上述心得後,央請 remo 把下面這張我所聽過錄音最正確、演奏也是最高水準的 CD唱片同樣進行『拋光密技』的測試:
我馬上聽出,拋光前後的差距比小牧神唱片要大太多了。這是HI-FI正確性很重要的特性:錄音越正確的唱片,越能反應HI-FI性能的差異。如果拋光密技真的是『改善』而不是『改變』,那麼錄音越正確的CD,改善的效果一定會越大。我至今無法斷言 SHM-CD、XRCD 或 BLUE-CD 的是非,正因為沒有『正確的原始錄音』做為比較標準。絕大多數錯誤錄音的古典音樂唱片,是無法判定音響密技(包括唱片材質、轉錄方法)的好壞。
先前一直玩 LP,主要是因為 EMI FRANCE 的錄音藝術雖然弱於新天地的唱片,但是 EMI FRANCE 的樂團與指揮往往都是夢幻級的超級高手;為了演奏水準我願意犧牲一點錄音水準,所以小牧神的拋光CD與超低針壓下的 EMI FRANCE LP 相比,我會傾向喜歡聽 EMI FRANCE LP。但是以這張唱片而言,指揮己經是不輸 EMI FRANCE 的高手,樂團的合奏能力更是直追前輩,再加上錄音水準的差距遠遠贏了一大截,所以....還是聽CD幸福太多了!...:D
糟糕的是,remo卻告訴我,這次測試他幾乎聽不出拋光密技的改善效果。奇了!難道我出現了丟人現眼的『假藥效果』嗎?於是我重聽測試了這張 CD的拋光密技效果,結果,我想我可以『隔空診斷』remo 的音響系統出什麼問題了。
『對焦清晰』是一種平行式處理的聽覺辨認能力,比較難講清楚說明白;所以我這次分享聽感,著眼在『樂器定位』與『超低頻』。
請轉到這張CD的第二軌,其音樂內容是說:世界末日都要到了,還是有很多人們與教會正在歡樂地醉生夢死....所以音樂一開始有如卡門般的放蕩。
一開始是兩隻銅管快速如卡門般的放蕩序奏,一個在中間偏左的後方,再來是中間偏右的後方;兩隻樂器發聲後都會迷漫在整個音場,所以對焦是否正確可以由兩隻樂器的定位是否精準來判斷;一方面要聽到管樂器的確實位置,另一方面也要聽到銅管由遠而近迷漫在整個音場。
這個判準在我的中壢音樂響室起來,未經過remo拋光與經過remo拋光實在相差極大!如果聽不出來,很可能使用的音響系統之相位失真過大,只能加以改善了。
再來是『超低頻的對焦正確性』;同音軌大約在 1:00 左右,先是極低的大鼓沈重地一聲,再來是音高略高一點的敲擊樂器多隻與大鼓共同再來一聲;5、6秒後,同樣的低頻現象重覆一次。
未經過remo拋光,完全無法正確解析『第二聲』超低頻是由多種樂器合奏而成,甚至會『糊』、『散』到誤以為第二聲比第一聲還要更低沈。經過remo拋光,才可以正確解析上述的超低頻現象。
這個判準只要音響系統的超低頻解析能力夠強,實在相差地太過明顯,不可能沒發現。所以我大膽地『隔空診斷』remo 的音響系統:超低頻被這些唱片宰啦!
後來 remo 依據我提示的重點,發現第一判準完全通不過,第二判準可以藉由我的提示勉強通過;看起來『隔空診斷』也並非不可能...:) 當然了,重點還是在於:只有錄音正確的唱片,才有可能進行客觀的音響科學之討論。
● 從音響密技到音樂本身的感動:
本來是以『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想要檢驗 remo的音響密技,結果卻成功地把 remo推下音樂欣賞的感動,再次說明了科學精神可以走向深刻的藝文心靈。
remo 與我私下悄悄話分享他的 CD拋光密技,講著講著,本來對古典音樂興趣不大的他,居然被上述演奏極致的皮爾奈管弦樂電到了;這段佳話本來是私下的悄悄話,可是 remo 太害羞不敢貼上來。我一向認為,真誠的音響玩家一但觸及音樂欣賞,極有可能比專精的音樂欣賞家還要有更深刻的音樂素養。所以我決定徵得同意後,把這些有意義的悄悄話經適當修改後公佈,也算是與網友們共同分享從音響到音樂的感動。相關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p=45406#post45406。
● 結語:
又是美好的一次音響體驗,從中更是清楚體會到:誰說科學是『形而下』、『役於物』呢?舉凡深度的藝文欣賞能力,或是高品質網路討論區,莫不需要真正就事論事的理性思維才能建立。只可惜在傳統文化習慣下,我們不但習慣反科學,並且蓄意把單純的理性科學扯上各說各話的道德品味,製造社會的混亂與現實的不公不義,然後再虛情假地嘆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因此我更確定處在東方社會,唯有重視古典音樂的科學特質,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音樂深度;這些音響文章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機器,它會是音樂素養重新出發的開始;當然了,並不是說人人都要花錢玩音響;但是至少可以『重視錄音藝術』,那就是走向科學化音樂欣賞的途徑了。
(END)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系列,可以說我嘗試在人類主觀的音響感受中,仔細尋找客觀討論的可能性。當然了,不可能得到太嚴謹的結果;但是,卻可以成為一個勉強有效的科學驗證方法。對於把音樂或音響當成嗜好的愛樂友來說,這種簡易科學的理性層次應滿很夠用了。不可否認,如果相信科學的提升可以深化人文素養,那就值得更深入的『發現(發明)』更嚴謹的方法。
在現今台灣網路社會中,My-Hiend 網站因為站長明確以品質為重的正確經營理念,己經成為討論內容品質最高的網站之一。凡是高品質的網路社會,一定會帶出高品質的知識成長;它會讓參與者有一種無形的動力,願意把自己內在的知識提出來分享,並且藉由理性討論而讓自己的知識提升。相對的,反科學的網路社會,一定是充滿著八卦式的爆料與自命清高的道德說教,科學只是拿來惡毒地抹黑對手之工具;這樣的網路社會長久參與之下,莫不讓正常網友變成心胸狹窄的『網客』。
從1992年玩學術網路bbs,見證到網路成為高品質社會交流的契機;到如今看到網路處處充滿八卦與虛偽的惡毒風氣,科學類討論區更是充滿無所不用其極的『網路黑店現象』(我個人認為這是東方社會文化獨有的網路特色,以後會有文章專門分析)。網路社會走向快速的墮落是很明顯的,正因為如此,高級知識份子更應該站出來呈現應有的高度,為自由的社會盡上最重要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很小,但是能做到一點『小事』就是網路走向高品質的契機了。因此我在 My-Hiend 網站努力尋找高品質對話的可能,當然了,以科學態度來導正網路社會的淪落是可行的方法,所以當人人習慣指斥音響神話來自命清高時,我寧可嘗試從願意開放對話的網友中,尋找透過科學讓彼此成長的機會。於是,嘗試進行『以錄音藝術來鑑識音響密技』。
● remo派之 CD 唱片拋光密技:
在My-Hiend 網站有一位 remo 網友,在討論區聊天時提到他有一套使用鏡片研磨膏拋光 CD唱片來增進音響播放效果的方法;聽起來似乎可行,但是終究應該在一種科學角度下進行驗證。所以我請他買一張錄音藝術較完善的 CD唱片進行『拋光密技』,然後寄給我進行相同 CD唱片(未經拋光)之詳細比較,看看能不能得到相對客觀的比較結果。remo 的方法請參考: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p=41827#post41827。
晚上回家後,我突然想到音響界的淡水幫主 harrisonlin教導過我的現象:拿我的 CD去他家播放,很奇怪的,第一次播放會出現我家音響系統的聲音特性,第二次播放才會正確表現出他家的音響系統特性。真槍實彈地播放驗證下,雖然聽不出第一次播放是不是我家系統的特性,但是貨真價實的,第一次播放結果與第二次播放結果實在是天差地遠,真的有那回事!harrsonlin 提出一些解釋,但我不是很想得通,就把這個疑惑藏在心裡。
現在突然想到,按照 harrisonlin原理,會不會我的 CD唱片在我的 CD唱盤播放太多次,導致我的 CD唱盤會針對該唱片有播放偏差(以下戲稱為『CD唱片會認主人』)?於是把我另一台備用的羅啟良大幅改裝版 PIONEER PD-4550 拿出來,接到我的音響系統一放,果然!這下子終於聽見『拋光密技的CD』比我的原始 CD還要進步的事實了。
● 『對焦清晰』與『CD唱片認主人』:
原則上,『拋光密技的CD』對於聲音舞台的定位效果『近乎毫無幫助』,所以我原先使用最熟悉的第4、7、14軌來測試,註定聽不到差異;再加上 CD唱片認主人的效果,更是完全聽不出差異。使用不會認主人的另一台CD,才發現『拋光密技的CD』的效果在於『對焦清晰』;與原始CD相比,就好比照像時對焦準確或不準確。於是,由於對焦準確,所以高音變得乾淨、正確的泛音增加、錯誤(不該有)的泛音減少、錄得好的超低頻彈性變好、錄不好的超低頻惡狠狠地暴露出原貌。沒錯,這張小牧神的第4軌就是同時存在著『錄得好的超低頻』與『錄不好的超低頻』;所以對於音響系統走向正確的發燒友來說,這張唱片只是走向錄音藝術的入門唱片而己。
這時靈光一閃,換回我的原始 CD唱盤;不要聽這幾軌,換不常聽的音軌就可以避免唱片認主人的效果嘛!於是換回原始CD唱盤,改用暫態強烈的第五軌進行測試。
第五軌一開始是一連串木管旋律,夾著兩次共四聲的鞭子聲,最後又是一連串到最低頻的鼓聲。OK,這下子 CD唱片不認主人了,『拋光密技的CD』把原始CD打趴了一截,終於聽到『對焦』良好或不良的聽覺差異了。對焦好的『拋光密技的CD』,鞭子聲的殘響是有韻味的、時強時弱依次變動而消失;原始CD對焦相對較不良,鞭子的殘響是生硬地由強漸弱而消失。
這時再比較第三軌,這是比較沒有暫態的人聲樂段;大多是人聲加上弦樂(中提琴與大提琴的起伏伴奏?),再由銅管獨奏進行主旋律的應和,並加上兩聲弱音的超低頻點節奏。由於這個音軌不常播放所以沒有認主人效果,於是明顯聽出弦樂的伴奏比較清晰(能區分出似乎有中提琴與大提琴)、弱音的超低頻比較清楚、銅管比較有感情。
這時只剩下一個問題了:這種CD密技的『改善效果』是確定的,但是,要花的代價值得嗎?目前依 remo 描述,即使他己經技巧熟練,也要花個40分鐘......要我自己施工那鐵定完全不值得,會做到死兼磨壞一堆第一版CD......但是,個人的選擇不重要,重要的是以錄音藝術鑑識『拋光密技的CD』這個音響密技究竟是不是真的有效?結果,我可以肯定的說是『改善』而不是最糟糕的『改變』,恭喜 remo的心血沒有白費!而且更重要的是,請注意 CD唱片會認主人;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張你聽得非常熟的CD,你又買了相同版本的 SHM-CD 或 XRCD 或 BLUE-CD.....那要小心,很可能你將測試不出正確的結果,因為CD唱片會認主人....:P
此外,依我個人的猜測,這種『拋光密技的CD』應該在版面品質不佳的 CD 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我很明顯聽出,在我的頂級 CD唱盤,『拋光密技的CD』與原始CD的聽感差距,沒有在備用的 PIONEER PD-4550 那麼大。猜測可能是 PIONEER PD-4550 讀片能力較差,『拋光密技』的改善效果變得更強烈。同理可猜測,版面品質不佳的CD(現在出版的低價位CD,往往都是品質很差的版面),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
● 拋光密技的改善效果是否能聽出來?
發表上述心得後,央請 remo 把下面這張我所聽過錄音最正確、演奏也是最高水準的 CD唱片同樣進行『拋光密技』的測試:
先前一直玩 LP,主要是因為 EMI FRANCE 的錄音藝術雖然弱於新天地的唱片,但是 EMI FRANCE 的樂團與指揮往往都是夢幻級的超級高手;為了演奏水準我願意犧牲一點錄音水準,所以小牧神的拋光CD與超低針壓下的 EMI FRANCE LP 相比,我會傾向喜歡聽 EMI FRANCE LP。但是以這張唱片而言,指揮己經是不輸 EMI FRANCE 的高手,樂團的合奏能力更是直追前輩,再加上錄音水準的差距遠遠贏了一大截,所以....還是聽CD幸福太多了!...:D
糟糕的是,remo卻告訴我,這次測試他幾乎聽不出拋光密技的改善效果。奇了!難道我出現了丟人現眼的『假藥效果』嗎?於是我重聽測試了這張 CD的拋光密技效果,結果,我想我可以『隔空診斷』remo 的音響系統出什麼問題了。
『對焦清晰』是一種平行式處理的聽覺辨認能力,比較難講清楚說明白;所以我這次分享聽感,著眼在『樂器定位』與『超低頻』。
請轉到這張CD的第二軌,其音樂內容是說:世界末日都要到了,還是有很多人們與教會正在歡樂地醉生夢死....所以音樂一開始有如卡門般的放蕩。
一開始是兩隻銅管快速如卡門般的放蕩序奏,一個在中間偏左的後方,再來是中間偏右的後方;兩隻樂器發聲後都會迷漫在整個音場,所以對焦是否正確可以由兩隻樂器的定位是否精準來判斷;一方面要聽到管樂器的確實位置,另一方面也要聽到銅管由遠而近迷漫在整個音場。
這個判準在我的中壢音樂響室起來,未經過remo拋光與經過remo拋光實在相差極大!如果聽不出來,很可能使用的音響系統之相位失真過大,只能加以改善了。
再來是『超低頻的對焦正確性』;同音軌大約在 1:00 左右,先是極低的大鼓沈重地一聲,再來是音高略高一點的敲擊樂器多隻與大鼓共同再來一聲;5、6秒後,同樣的低頻現象重覆一次。
未經過remo拋光,完全無法正確解析『第二聲』超低頻是由多種樂器合奏而成,甚至會『糊』、『散』到誤以為第二聲比第一聲還要更低沈。經過remo拋光,才可以正確解析上述的超低頻現象。
這個判準只要音響系統的超低頻解析能力夠強,實在相差地太過明顯,不可能沒發現。所以我大膽地『隔空診斷』remo 的音響系統:超低頻被這些唱片宰啦!
後來 remo 依據我提示的重點,發現第一判準完全通不過,第二判準可以藉由我的提示勉強通過;看起來『隔空診斷』也並非不可能...:) 當然了,重點還是在於:只有錄音正確的唱片,才有可能進行客觀的音響科學之討論。
● 從音響密技到音樂本身的感動:
本來是以『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想要檢驗 remo的音響密技,結果卻成功地把 remo推下音樂欣賞的感動,再次說明了科學精神可以走向深刻的藝文心靈。
remo 與我私下悄悄話分享他的 CD拋光密技,講著講著,本來對古典音樂興趣不大的他,居然被上述演奏極致的皮爾奈管弦樂電到了;這段佳話本來是私下的悄悄話,可是 remo 太害羞不敢貼上來。我一向認為,真誠的音響玩家一但觸及音樂欣賞,極有可能比專精的音樂欣賞家還要有更深刻的音樂素養。所以我決定徵得同意後,把這些有意義的悄悄話經適當修改後公佈,也算是與網友們共同分享從音響到音樂的感動。相關內容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p=45406#post45406。
● 結語:
又是美好的一次音響體驗,從中更是清楚體會到:誰說科學是『形而下』、『役於物』呢?舉凡深度的藝文欣賞能力,或是高品質網路討論區,莫不需要真正就事論事的理性思維才能建立。只可惜在傳統文化習慣下,我們不但習慣反科學,並且蓄意把單純的理性科學扯上各說各話的道德品味,製造社會的混亂與現實的不公不義,然後再虛情假地嘆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因此我更確定處在東方社會,唯有重視古典音樂的科學特質,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音樂深度;這些音響文章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機器,它會是音樂素養重新出發的開始;當然了,並不是說人人都要花錢玩音響;但是至少可以『重視錄音藝術』,那就是走向科學化音樂欣賞的途徑了。
(END)
蘇友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