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早知道我的 LP 系統不可靠,明顯中頻太好而兩端不足。而 michaelwmwang 幾個月來發狠大幅調整了 LP 唱盤,徹底把他那個『怪轉盤』改裝地完全『中性無染』,造成他的 LP系統之鑑聽力強到嚇死人!任何唱片版位差異使用他的系統一播都是天差地遠,那麼這種鑑聽極致的 LP 系統,會不會違反我的錄音藝術為重之理念呢?再加上我們都被蕾菲布迷上了,michaelwmwang 面不改色買下兩張她的 LP;於是我進行第二次家訪,順便享受蕾菲布在 LP 上的表現。


HELIODOR 德國版
首先我播放兩張 HELIODOR(DG的副廠品牌)唱片。這兩張唱片一張是英國版,另一張是德國版;比較的是馬克維奇與巴黎拉慕魯樂團之貝多芬序曲OP.115。會選這首,是因為兩張唱片之同曲目音軌都靠近唱片內圈,沒有內外圈之音質差異因素的干擾。結果是:德國版比較『躁』、但是高頻與低頻都比較延伸,比較偏向高訊息量。英國版則比較『美』,乍聽之下簡直發燒到極點!仔細與德國版一比才知道它的高低頻有『一點點點』壓抑。


HELIODOR 英國版
對我來說當然偏好德國版的鑑聽取向,但是英國版的訊息量損失極少的情況下,明顯好上數倍的音質感受的確有更令人喜歡的客觀理由。其實我一直能接受美聲,只要美聲不要扭曲正確的訊息即可;這張英國版的確做到了。無論如何,這兩張唱片的原始錄音都是比較高傳真的 DG 六十年代正確錄音,但是,天啊!在我的 LP 系統明明聽起來很不錯,在 michaelwmwang 家聽起來難聽到爆,怎麼回事?
  我先比較英版與德版,OK,我先前的『聽感差異』仍然是正確的,德國版比較鑑聽取向,英國版比較美聲取向。換句話說,音響系統有偏差,只要善用『比較式論述』而不要使用『絕對值論述』;再怎麼爛的音響,都可以得到近似客觀的聽感。這也是科學思考的初步。
  只是會被 michaelwmwang 的 LP系統氣死!另一張再版的 DG 穆拉汶斯基之柴可夫斯第四交響曲,在我這裡明明錄音藝術極佳好聽極了,相對的小花版數位錄音之小克萊伯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就差很多。結果信心滿滿一放 ── 是沒有 HELIODOR 那麼爛,但是還是不好聽。 michaelwmwang 拿出他的大花版一放,真是欺負人,那有這麼可怕的『挑版位之鑑聽級 LP』?原版與再版的聲音差這麼多。

這時 michaelwmwang 一直強調他要求『聲音充滿房間』(後來知道在發燒圈內這個現象的術語才叫做『音場』,感謝 MY-HIEND網友 yehs337308 的指教!),我請他示範 LP,他播放了 DG 肯普夫的舒曼鋼琴曲集。這下子糟了要吵架......沒錯是有『聲音充滿房間』的感覺,但是我很清楚聽出這是鋼琴聲加上機械殘響的『加料效果』。有趣的是加料必定造成『彗星式音場』,怎麼在此例會變成正確的『花香式音場』呢?於是我大膽猜測:該不會唱片本身就相位顛倒吧!因為相位反轉,會讓音場深度有擴散感。不過當場沒時間測試,等以後再來玩。(後來被另一音響高手 throne 證明我矇到、猜對了)

眼見我今天實在丟人現眼下不了台,算了還是一張一張播來聽。問了 michaelwmwang 才知道我買的 ANGEL 之 EMI FRANCE 錄音(浦朗克的雙鋼琴協奏曲與大鍵琴協奏曲)是『倒數第二爛』的爛版位,我都己經喪失信心了。沒想到一放 ── 剛開始 michaelwmwang 還敢嘲笑音質不佳,隨著樂團強力合奏,michaelwmwang 嚇呆了!音場高度足足頂到天花板,等一下,michaelwmwang的客廳是樓中樓,也就是說在『正確的 EMI FRANCE錄音下』,音場高度當場增加了兩倍哩!哈哈哈,我的錄音藝術理念一點都沒錯....。
  再放上次放過的水藍標 ANGEL 之 EMI FRANCE 的浦朗克芭蕾舞劇樂,沒錯,音質好了一截,但音場高度與深度都差了上一張一點點;於是我們見識到一套鑑聽式的 LP 系統可以多麼可怕:它可以把錄音藝術的差距與唱片版位的差距分得清清楚楚,唱片版位是音質的差距,錄音藝術卻是決定了音樂的本質。

再來播放了 A.Charlin 的原裝全新唱片,先放大鍵琴;真糟糕,原來原始錄音有這麼多雜訊啊!但是大鍵琴的高頻質感與低頻彈跳性仍輕易過關,而且音場高度一樣嚇死人。最後放一張 199元的 FY 之巴黎聖母院主日崇拜之錄音,michaelwmwang 終於哭出來了 ── 買那麼多最好的版位之 LP 有什麼用?拿一張錄音正確的 LP 一放,管你一張幾萬元的 LP 照樣被狠狠打趴,完全不能比!
  其實我這張 199 的 LP 也是最好的版位啦!因為銷路不好,不會再版,買到的多半就是第一版。同樣是第一版位下,當然錄音藝術最正確的 LP 一定大勝特勝;沒有發現這種情況的話,很可能你的LP系統並不是追求最高訊息量的鑑聽級系統。
  所以放這張巴黎聖母院時,音場高度再往上飆高,完全如臨現場置身於一個要仰起脖子才能看到屋頂的大教堂空間,人聲與管風琴陣陣地撫摸全身,太舒服了!看到 michaelwmwang 爽到那種地步,我大發慈悲把那張 LP 借他把玩幾天....寶劍贈英雄。

最後是最恐怖的蕾菲布鋼琴LP之測試了;原先 michaelwmwang 己經說過,他發現這些 LP 實在有夠難調整,VTA、抗滑與針壓只要差一小點點點....聲音就會天差地遠,結果果然真的天差地遠。
  首先放我的佛瑞 ── 我毫不客氣地跟 michaelwmwang 說完蛋了,根本不能聽!我在羅啟良老大家中的 ORTOFON SPU85 唱頭系統聽到多麼感人熱淚的蕾菲布音色變化,那像你播放出來的 MIDI 蕾菲布啊?michaelwmwang 也覺得真是有夠難聽。但是他仔細一摸唱片,發現我的 LP比他的 LP厚了一點點,於是,他播放他的德布西與杜卡想拾回顏面。
  蕾菲布的德布西在 CD 可是超高難度!沒有一定等級以上的CD唱盤且鑑聽式的設計,這張唱片很容易變得非常難聽。結果,michaelwmwang 不愧是我大力稱贊的 LP 調整高手,這張 LP 讓我聽到色彩最豐富的蕾菲布,完全正確又超級好聽的蕾菲布,我服了。再放杜卡,michaelwmwang 說這張 LP 的『音質』比不上德布西。但是這是 michaelwmwang 被蕾菲布『騙』了:蕾菲布是何等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家,她根據德布西與杜卡曲風之不同,決定樂曲剛開始時:德布西使用多彩多姿的鋼琴音色,杜卡使用內斂而穩重單調的音色;等到杜卡進入強奏的第三變奏(約1:05處),她就會發揮跟德布西一樣『好聽且多彩多姿』的音色了。果然,播放到該處,michaelwmwang 發現鋼琴『變好聽』了。
(註:CD 是佛瑞與杜卡一張,德布西與艾曼紐一張;LP 則是佛瑞一張,德布西一張,杜卡加艾曼紐再一張)
  恭喜 michaelwmwang!一大堆古典音樂聽了三四十年、唱片幾萬張的古典音樂老手,都聽不出來、聽不懂的『法派鋼琴音色變化的藝術』,偏偏被你透過蕾菲布的LP學會了這種頂級的古典音樂欣賞能力。從今以後,你對鋼琴演奏的理解己經是大師級的了.....(我又在故意害人)。
  只是我們也的確發現,音響程度不高,難以發掘正確的鋼琴演奏藝術,聽不到真正偉大的蕾菲布;相對的,錄音藝術的掌握不高,很可能就會誤判唱片的真正價值了。
  
  又是一次美好的音樂與音響之體驗,LP 可以達到這麼可怕的高訊息量,實在讓我這個 CD 的忠實擁護者完全沒話說;幸好我建構的『錄音藝術』是有效的,所以挑出來的 LP 儘管便宜,卻可以唬住 michaelwmwang 這種 LP 硬體高手,這應該能說是教學相長吧?
  像 michaelwmwang 那種調整功力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我還是只玩『錄音藝術』吧!當天帶一套巴哈無伴奏大提琴去恐嚇 michaelwmwang,叫他拿出最好最貴的大提琴唱片來跟這套唱片比『大提琴的真實美感』;結果當然還是錄音藝術大贏特贏(就是 Dominique de Williencourt 那一套 CD)。就這樣,專研硬體的發燒友與專研錄音的唱片買家,以後應該會有更多有趣的故事!
蘇友瑞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