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Kogan 與 Pelassy 之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版本比較簡論

音響建構告一段落後,把以前聽過的唱片拿來重聽一遍,結果就產生了有趣的版本比較結果。
Kogan Testament SBT1228
Vandernoot 指揮巴黎音樂院樂團

Pelassy BNL112918
從兩個同曲目的版本聽來,Pelassy 是『演奏技巧』非常優秀而且紮實的小提琴家;他不是名技派,也不會搞濫情;而是純粹演奏出正確的小提琴聲音,聲音本身就是音樂之美。可以說,BNL/SYRIUS 這家唱片公司,為了彰顯他們的錄音美學,特別找一個『純粹正確演奏』而不是『特異詮釋』的小提琴家。
  這種中性且愉悅怡人的特質,讓他的舒伯特 D.934 仍是我的最佳推薦,因為這樣子的舒伯特是符合作曲家原意的。但是演奏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與上述的 Kogan 相比,當場被 K。
  首先是,Kogan 的運弓技巧極為驚人,所有弓法徹徹底底地完美無缺,幾乎沒有任何令人不快的音色失控。反之,以單一長弓的持續音而論,Pelassy 稍稍有點音色變動,明顯有失控的感受。這不是 Pelassy 不強,而是 Kogan 實在太強!因為 Pelassy 的弓法可以直接 K 掉許多古典音樂大廠的當紅小提琴手,只能說遇到超級高手,含恨敗北。
(我曾在十幾個舒伯特的 D.934 版本中,一一盲目辨認出演奏缺失來,其中正是以 Pelassy 為參考典範。其實這根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能力,只是我們太客氣、太謙虛了,不知道很多唱片中的演奏家是相當粗製濫造的、甚至很多老大師也如此.....造成明明聽得出有問題,卻不敢在認知上指正、承認那真的有問題.....)
  再者是,巴黎音樂院樂團在 Vandernoot 的指揮下,實在把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交響曲效果』表現地太完美了!第一樂章從呈示部轉到發展部時,管弦樂以貝多芬有史以來最光輝燦爛的管弦樂技巧呈現第二主題:第一小提琴主奏第二主題,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以複雜的快速反覆音符進行主題的模仿發展,銅管主導了四聲定音鼓之固著動機,木管進行輔助助奏。這麼多樣而複雜的聲部與音色感,巴黎音樂院樂團與 Vandernoot 徹底成功地表現出來,讓這一個貝多芬『最偉大的交響曲片斷』達到無比崇高的地位。
  相對的,Pelassy 版的伴奏樂團當然狂敗給夢幻級的巴黎音樂院樂團。
  真可惜,這麼偉大的一個演奏版本,偏偏不是錄音的科學與藝術皆成熟的現代錄音唱片;所以這個唱片的錄音效果與 Pelassy 版相比,真的是相差太多.....
  於是,如果要求錄音藝術水準的情況下,不要求詮釋的情感渲染,只要求正確表現出貝多芬作品的原始聲音,我還是會欣賞 Pelassy 這張唱片。但是,如果不在乎錄音水準只在乎樂曲的詮釋水準,那強烈推薦這張可怕的 Kogan 版。
  我還在三萬五仟元音響時期,曾經誤判 Testament 的錄音,以為是動態不壓縮的高級轉錄。等到音響系統升級後,才發現它還是壓縮了高低頻,只是壓得不誇張、剛好讓『次等的音響系統』可以表現地接近完美。跟現代的全頻段不壓縮動態之 CASCAVELLE、Archipel,甚至是 EMI FRANCE 之 MONO 版(要挑出版系列,最老的 EMI REFERENCE系列反而是非常不合格的)比起來,在頂級音響上的表現就會差很多。
  這也表示著,很多公認的發燒唱片或良好的歷史錄音,其實多半是利用壓縮動態『壓』出來的。
蘇友瑞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