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欣賞法派鋼琴演奏之後,對哈絲姬兒(Haskil)雖然還是很喜歡,但是對於她的『音』之能力打了好幾折;總覺得她對鋼琴音色的控制能力遠輸給真正的法派鋼琴高手,完全是『樂』的詮釋層次令我感動。
但是最近聽了這套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歷史錄音CD,哇哩咧慘了,原來我從來沒有聽過真正的啥絲姬兒......

Septembre Musical, Montreux 1956 vol.3
同樣是MOZART的第27號鋼琴協奏曲,我的原始文章之第一版DG唱片,只有表現出哈絲姬兒不到十分之一的演奏表情;除了聽到最基本的觸鍵音色外,幾乎聽不出其他音色控制的能力。
聽到這個版本,才知道哈絲姬兒對這首極為簡單、但是心靈躍升意涵驚人的單純音樂中,使用了多少細微的表情來訴說她的音樂感動:原本聽到哈絲姬兒持續著清脆動人的琴音,突然一變而成和聲厚實的沈厚嗓音;有時左右手出現不同的音色,交織成特殊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把整首音樂聽完後,才發現克倫培勒的指揮居然完全擺脫 EMI ENGLANG 所出版的那一系列『太過拘謹』的詮釋(不知是否是與英國樂團合作的因素?),照樣在這首音樂表達出天真與單純的音樂美感。
所謂某個演奏家(包含指揮家)就是什麼特色,會不會根本是唱片行銷手段製造出來的『假象』呢?DG至少還保留清脆動人的琴音,在PHILIPS的錄音幾乎連基本琴音都削減到聽不出來的慘況;讓演奏家的音樂訊息被如此嚴重削減,到底是什麼問題?
在這套唱片中的音樂節『真實場合』之實況錄音,演奏家的心靈被解放了,從而表現出遠遠超越『唱片公司指定的錄音方式(演奏方式?)』之水準,讓我嚴苛挑剔的耳朵大為驚豔!
我真後悔太早寫哈絲姬兒的文章,跟這張現場演奏比起來,那張第一版DG的哈絲姬兒根本是兩手受傷的失敗演奏,PHILIPS則是像使用MP3聽哈絲姬兒;都只有『樂』,沒有『音』;但願讀者可以從我的失敗減少犯錯的可能!
但是最近聽了這套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歷史錄音CD,哇哩咧慘了,原來我從來沒有聽過真正的啥絲姬兒......

同樣是MOZART的第27號鋼琴協奏曲,我的原始文章之第一版DG唱片,只有表現出哈絲姬兒不到十分之一的演奏表情;除了聽到最基本的觸鍵音色外,幾乎聽不出其他音色控制的能力。
聽到這個版本,才知道哈絲姬兒對這首極為簡單、但是心靈躍升意涵驚人的單純音樂中,使用了多少細微的表情來訴說她的音樂感動:原本聽到哈絲姬兒持續著清脆動人的琴音,突然一變而成和聲厚實的沈厚嗓音;有時左右手出現不同的音色,交織成特殊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把整首音樂聽完後,才發現克倫培勒的指揮居然完全擺脫 EMI ENGLANG 所出版的那一系列『太過拘謹』的詮釋(不知是否是與英國樂團合作的因素?),照樣在這首音樂表達出天真與單純的音樂美感。
所謂某個演奏家(包含指揮家)就是什麼特色,會不會根本是唱片行銷手段製造出來的『假象』呢?DG至少還保留清脆動人的琴音,在PHILIPS的錄音幾乎連基本琴音都削減到聽不出來的慘況;讓演奏家的音樂訊息被如此嚴重削減,到底是什麼問題?
在這套唱片中的音樂節『真實場合』之實況錄音,演奏家的心靈被解放了,從而表現出遠遠超越『唱片公司指定的錄音方式(演奏方式?)』之水準,讓我嚴苛挑剔的耳朵大為驚豔!
我真後悔太早寫哈絲姬兒的文章,跟這張現場演奏比起來,那張第一版DG的哈絲姬兒根本是兩手受傷的失敗演奏,PHILIPS則是像使用MP3聽哈絲姬兒;都只有『樂』,沒有『音』;但願讀者可以從我的失敗減少犯錯的可能!
蘇友瑞
(E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