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著各類媒體的大量廣告,的確可以很輕易地發現音響市場越來越高價化的現象;尤其是追求最頂級的旗艦商品,更是越來越高不可攀。當然了,這馬上引發很多乍看明理的省思,莫不走向批判高價化危害的膚淺荒謬言論。老實說這種言論完全沒有任何理性的意義與價值:一台BUGATTI要新台幣一億多元,誰不知道貴死人?又有誰不是理性地選擇國產車或改裝車、再理性地以純欣賞的心態來贊嘆如此完美而遙不可級的超級跑車?再說史瓦第發利名琴不也是貴到買不起?又有誰不是理性地選擇價差一大截性能卻勉強接近的現代琴?因此在本文的基本前提就是,音響高價化的是非對錯是根本不必討論的,音響廠商因此而賣不出去無人問津而倒閉也是他家的事;什麼時候我們這些相對弱勢的消費者,需要幫音響廠商這種相對強勢的資本主義王朝操心它們的生計了?
這種荒膠的現象,卻反映出一種危機,值得任何想要真誠面對音樂與音響的愛好者留意與戒懼的,這才是本文的重點;也就是:音響市場高價化現象考驗音響與音樂的真誠。
音響市場會走向高價化一定有其市場機制或社會原理,我們又不是什麼想要推翻音響帝國的共和主義革命份子,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消費者而己。這時對於我們最重要的事只有一個,就是如何在這樣的社會情境中,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益、最有意義的生存方法。
音響真的有高價化嗎?
首先,『音響市場高價化』的本質與型式都是虛假不存在的,音響從來都沒有高價化!!只有追求終極旗艦並且廣告特別大量的『商品品牌』才會有高價化的現象。也就是說,只有『不信任自己的聽感、只信任品牌與廣告』的人,才會深受音響高價化之害。對於這種人,本文只能說聲抱歉,不知道如何拯救。
再者,音響高價化同時也會帶動二手價格上漲,造成習慣以二手保值為準則的音響玩家增加商品流通的困難度。本文還是只能對這種人再度說聲抱歉,我的前提是:音響與音樂是為了自己而存在,變成為了二手保值而存在那就不認識自己了。
以上簡單的篩選,我們就可以看出音響市場高價化現象如何考驗著音響與音樂的真誠了;真心熱愛音響的人,當然不是熱愛音響的品牌廣告與二手價格,而是它的聲音水準給自己的真正快樂;真心熱愛音樂的人,當然不是熱愛音響的品牌廣告與二手價格,而是它的聲音水準給自己更豐富的音樂旨趣。因此音響高價化與我們完全無關,不要去買、找到更切合自身需要的商品,不就是皆大歡喜了。
對音響的真誠
對音響真誠熱愛的人,當然會做到真正的以聲論價;於是便可以在一堆超高價器材中,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音響走向。然後,當然買不起!可是有一個絕對判準之下,他就不會被其他廣告宣傳左右自由意志,學會從中價、甚至是超低價商品中,找到聲音特質方向最接近真心喜歡的超高價器材。也就是說,超高價器材的出現,考驗著這個音響玩家有沒有能耐分辨該器材聲音水準是否夠高?是否是真心所愛?還是只是廣告盲從?可想而知,有意義的後續工作一大堆,只有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的廣告中毒者,才會淪落成只要看到超高價器材便不分好壞地眼紅起來。
於是,這種對音響的真誠,將會幫助他快速找到『超值』。因為,人人都知道音響的性能價格比一定是高度的邊際效應遞減,從五萬元進步到十萬元,聲音的提升幅度遠遠大過從五百萬元進步到一仟萬元。但是大家容易忽略的是,很多人五萬元升級到十萬元而自以為進步很大,是廣告效應而不是真心感受!因為,音響的聲音走向有數百種(這一定低估!),如果自己沒有搞清楚自己真正要的聲音是什麼,原本偏向高頻的五萬元提升成偏向低頻的十萬元,再認為這是大幅提升,那就容易流於人云亦云了。
相對的,如果知道真心所愛的聲音是什麼,從超值的五萬元走向真正超值的十萬元,他很快就會發現:音響一點都不貴,而且非常便宜!因為科學是進步的,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聲音走向,一定會有相對應的音響器材以最科學的方式大量便宜生產出來。找不到?應該優先懷疑自己沒有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時候,我反而建議應該去試聽超高價器材,看看能不能幫助自己找到真心所愛。
我玩音響才不過七八年,固然為了追求極緻享受也花費到了一整套音響約七十萬元左右;但是為了身兼數職必需另組兩套聆聽系統,而且為了進行器材比較或音樂軟體評論還必需具備有七十萬元級的聲音鑑別力。結果我卻發現『音響越來越便宜』:原先需要超高價的CD轉盤,現在只要便宜的CAT(電腦訊源)或適合的藍光播放機就無敵了;原先要花上數萬元才有頂級聲音的線材,現在可能只要數仟元不到就可以超越前輩了;原先的喇叭至少要三萬元才能欣賞音樂,現在只要不到一萬元就夠用了......當然相同的音響方向下,七十萬元一定狂電兩萬元,可想而知七百萬元也可以狂電七十萬元;但是我們找到了對音響的真心所愛,任何相同取向的高價化產品對於我們都是最適合的參考對象,怎麼會浪費時間去理會其他與我無關的高價器材呢?
當然請注意特殊情況是,真心熱愛某種音響,散盡家財買了數百萬元的頂級旗艦;結果卻又生產出價格翻倍的新旗艦,試聽下還真的聲音有進步,因而痛罵太貴了害死人......這樣子的言論,乍看是抱怨音響高價化,其實卻是對音響充滿真誠的熱愛。這種特殊情況當然得就事論事,沒辦法以任何通則來含括。
對音響不真誠的毒害
因此我幾乎敢斷言,任意批評音響高價化,不小心暴露的是自己對音響素養的淺薄。問題是,對音響不真誠原本只是個人的選擇,何以變成『毒害』等級的社會問題?
先前的文章提過,男性網友在網路社會必需面對的最大誘惑就是『權力慾』;使用真材實料來拉攏支持者當然是良性的權力慾,但是如果江郎才盡或者根本無德無能,卻妄想透過發言引人附和而得到權力慾的快感,那就會有雙重的毒害作用了。
第一種毒害是個人人格的扭曲。批評音響高價化最容易得到廉價的道德快感,到處批評更可以得到莫名奇妙的支持;但是網路心理研究中的『網路攻擊人格』相關研究,卻證實了這樣子的行為模式將導致『網路攻擊人格』的養成,對個人真實人格的心理衛生是有極大的危害的!好好地玩音響與上網交流,卻淪落成心理疾病,這也太不值得了。
第二種毒害是社會正義的扭曲,這才是最危險的。如上述論述下,任意批評高價化音響的人,其實正是被廣告徹底洗腦的人;他己經認定只有廣告上的音響才是好的音響,所以力批『音響為什麼那麼貴?』其實就是『好的音響為什麼那麼貴?』。也就是說,這種人是極其媚俗不堪沒有真正音響素養的人;於是,遇到『沒有上廣告』的無名氣音響商品或新產品,這種人一定是全力圍剿任意污衊;為什麼?因為網路攻擊人格的病態行為正是如此啊!
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光只會批評音響高價的討論區,幾乎毫無例外的:面對別人辛苦發掘的無名氣音響商品或創新觀念,一定是先批評嘲笑一頓再說。然後就沒有下文了,繼續推薦著廣告打最大的商品,再拼命嫌那些商品越來越貴......
我必需強調,很多標榜入門級的音響相關討論區,只要一發作音響太高價的討論,就會同樣出現這個嚴重問題;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入門音響花費早就遠遠遠遠超過我的兩萬元系統了,因為他們推薦的產品雖然低價,卻仍然是廣告商品,要跟真正基於科學性能的超值商品相比還是輸一大截。結果,使用並推薦如此不超值的東東,再發文批評玩音響亂花錢或音響太貴了.......
不真誠的批評,絕對不是進步與自由,而是保守與迂腐,再加上徹底被廣告宰制的無能。
對音響不真誠同時毀滅了音樂
我開的是音樂方面的專欄,為何要關注音響的社會問題呢?沒錯,我正是看到音樂愛好者極其巨大的危機。
音響與音樂相輔相成,才是一個愛樂者最方便與深入的享受。尤其是處在台灣現場演奏的軟硬體皆不足的情況下,忠實表達音樂的唱片與音響更是重要無比。我多年來強烈批評古典音樂唱片市場中流行的唱片,其錄音根本就是亂搞的垃圾;連錄音好壞都不能分辨,當然更不可能有唱片版位或轉錄的真正品味,也不會有演奏水準的真正品味了。
但是我不只一次在愛樂朋友家中的數十萬元級音響,聽到這些垃圾唱片的聲音還能聽,聽到正確錄音的唱片反而不能聽。於是換上我一套打遍天下的『兩萬元音響系統』,當場都是掉下巴的。這時就考驗著愛樂者是真誠的愛樂,還是廣告式的愛樂了;明明只要兩萬元的音響,就可以把『非主流的某些唱片』播放地遠比五十萬流行音響品牌系統還要好聽,你是要相信自己當下的耳朵?還是要相信人家說的(當然就是廣告說的)?
沒錯,只要是熱誠(瘋狂)愛樂的,沒有不立刻換器材、換唱片的。當然了,人各有志,最後會不會跟我走同一角度是另一個議題。重點在於:真誠愛樂等於勇於嘗試加上真正的耳聽為憑。
所以我看到愛樂者的一個嚴重危機:看多了音響討論區自命清高的批判高價化,馬上就聖俗二分地以為玩音響沒水準、聽音樂才有水準了。問題是,音響有問題,那有可能聽到真正的音樂?唱片公司會如同音響公司一樣,製造反映消費者品味水準的商品;當消費者的水準不足,商品就會開始擺爛。當大家都在迷戀高解析下載檔時,真誠的愛樂者必需馬上發現很多下載檔是有問題的;就算是我力推的唱片品牌,也是有些品牌開始錄音水準向媚俗靠隴、同時演奏者的水準就會開始下降;一個真誠的愛樂者,發現這些事實真相都應該快速、準確而有效,才算是真正的音樂素養。否則認為自己可以聽出誰是大師、誰是好樂團,卻聽不出該唱片的錄音根本有問題、甚至唱片根本標示錯誤,這豈不是讓音樂素養變成笑話一場?
擁有這樣的音樂素養,最低的要求就只是一套兩萬元的音響系統;而且最近隨著新產品的發現,我可能還會再下修成一萬五仟元就夠用了。如此簡單的音樂入門,連兩歲小孩子都做得到;可惜在音響或音樂的網路討論中,只看到自命清高地覺得聽音樂很高尚,卻只能聽到糟糕的音樂;沒有人真心的為愛樂者提供有效的音響解決方案,只會陷溺在嘲笑玩音響沒水準的快感。至此,音樂也註定走向毀滅了。
結語:『單純』就是正確
本文可從來都沒有擁護高價位音響產品!!音響高價化是一個只關商業策略的合理性而無關愛樂者與發燒友的議題,完全沒有贊成或不贊成,除非你是音響公司的老闆。我更關切的是,在陷溺這種議題中,反映出消費者自身脆弱的自尊,以及整體音樂音響環境的危害。
如果反高價者永遠只會反高價,那還值得讓我拍手祝福一下;問題是從網路上所有觀察,都指向了反高價者永遠會流於徹底反動的保守主義,對於任何音樂或音響的創新創見一定都是極其打壓的。所以本文嘗試提出一個警訊:從個人而言,你陷溺在高價化爭論嗎?我必需提醒你,你到底還要不要聽音響?全世界有那麼多『極其超值』的音響產品,發現一個超值產品來取代售價不合理的高價產品有那麼困難嗎?
從社會方面,我必需說:一個媒體或一個網路討論區如果充斥著批評高價化產品的言論,卻提不出超值的代替方案,那就可以宣告這個社會己經腐敗了;它們在乎的不是音響或音樂,只是想要自命清高的權力慾而己。所以我做為一個在網路上拼命推廣百元級、千元級超值音響方案的人,卻對批評音響高價化的言論深惡痛絕;因為我很清楚這種社會現象的本質就是反動與保守,他們自己才是廣告與高價商品的忠實擁護者;而且對於我們這些真誠提出超值方案的改革者來說,他們對我們攻擊的力度一定會遠超過高價商品的。
最後我們只能說,最『單純』的就是最正確的;玩音響就只是玩音響,價位、道德、名氣....都是屁,我只要知道聲音我喜不喜歡就好了!喜歡卻買不起?趕快去找水準相差不多卻買得起的啊!喜歡而且買得起?那就買啊!單純的享受音響,進而單純的增加音樂素養,就是最正確的一件事了;其他種種無關音樂與音響的要求,最後往往都是保守反動的毀滅力量,不可不慎。
音響是如此,音樂也是一樣。
psycho 的中時BLOG之讀者回應區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617
※ 原載於MY-HIEND電子雜誌創刊號第四期。
這種荒膠的現象,卻反映出一種危機,值得任何想要真誠面對音樂與音響的愛好者留意與戒懼的,這才是本文的重點;也就是:音響市場高價化現象考驗音響與音樂的真誠。
音響市場會走向高價化一定有其市場機制或社會原理,我們又不是什麼想要推翻音響帝國的共和主義革命份子,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消費者而己。這時對於我們最重要的事只有一個,就是如何在這樣的社會情境中,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益、最有意義的生存方法。
再者,音響高價化同時也會帶動二手價格上漲,造成習慣以二手保值為準則的音響玩家增加商品流通的困難度。本文還是只能對這種人再度說聲抱歉,我的前提是:音響與音樂是為了自己而存在,變成為了二手保值而存在那就不認識自己了。
以上簡單的篩選,我們就可以看出音響市場高價化現象如何考驗著音響與音樂的真誠了;真心熱愛音響的人,當然不是熱愛音響的品牌廣告與二手價格,而是它的聲音水準給自己的真正快樂;真心熱愛音樂的人,當然不是熱愛音響的品牌廣告與二手價格,而是它的聲音水準給自己更豐富的音樂旨趣。因此音響高價化與我們完全無關,不要去買、找到更切合自身需要的商品,不就是皆大歡喜了。
於是,這種對音響的真誠,將會幫助他快速找到『超值』。因為,人人都知道音響的性能價格比一定是高度的邊際效應遞減,從五萬元進步到十萬元,聲音的提升幅度遠遠大過從五百萬元進步到一仟萬元。但是大家容易忽略的是,很多人五萬元升級到十萬元而自以為進步很大,是廣告效應而不是真心感受!因為,音響的聲音走向有數百種(這一定低估!),如果自己沒有搞清楚自己真正要的聲音是什麼,原本偏向高頻的五萬元提升成偏向低頻的十萬元,再認為這是大幅提升,那就容易流於人云亦云了。
相對的,如果知道真心所愛的聲音是什麼,從超值的五萬元走向真正超值的十萬元,他很快就會發現:音響一點都不貴,而且非常便宜!因為科學是進步的,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聲音走向,一定會有相對應的音響器材以最科學的方式大量便宜生產出來。找不到?應該優先懷疑自己沒有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時候,我反而建議應該去試聽超高價器材,看看能不能幫助自己找到真心所愛。
我玩音響才不過七八年,固然為了追求極緻享受也花費到了一整套音響約七十萬元左右;但是為了身兼數職必需另組兩套聆聽系統,而且為了進行器材比較或音樂軟體評論還必需具備有七十萬元級的聲音鑑別力。結果我卻發現『音響越來越便宜』:原先需要超高價的CD轉盤,現在只要便宜的CAT(電腦訊源)或適合的藍光播放機就無敵了;原先要花上數萬元才有頂級聲音的線材,現在可能只要數仟元不到就可以超越前輩了;原先的喇叭至少要三萬元才能欣賞音樂,現在只要不到一萬元就夠用了......當然相同的音響方向下,七十萬元一定狂電兩萬元,可想而知七百萬元也可以狂電七十萬元;但是我們找到了對音響的真心所愛,任何相同取向的高價化產品對於我們都是最適合的參考對象,怎麼會浪費時間去理會其他與我無關的高價器材呢?
當然請注意特殊情況是,真心熱愛某種音響,散盡家財買了數百萬元的頂級旗艦;結果卻又生產出價格翻倍的新旗艦,試聽下還真的聲音有進步,因而痛罵太貴了害死人......這樣子的言論,乍看是抱怨音響高價化,其實卻是對音響充滿真誠的熱愛。這種特殊情況當然得就事論事,沒辦法以任何通則來含括。
先前的文章提過,男性網友在網路社會必需面對的最大誘惑就是『權力慾』;使用真材實料來拉攏支持者當然是良性的權力慾,但是如果江郎才盡或者根本無德無能,卻妄想透過發言引人附和而得到權力慾的快感,那就會有雙重的毒害作用了。
第一種毒害是個人人格的扭曲。批評音響高價化最容易得到廉價的道德快感,到處批評更可以得到莫名奇妙的支持;但是網路心理研究中的『網路攻擊人格』相關研究,卻證實了這樣子的行為模式將導致『網路攻擊人格』的養成,對個人真實人格的心理衛生是有極大的危害的!好好地玩音響與上網交流,卻淪落成心理疾病,這也太不值得了。
第二種毒害是社會正義的扭曲,這才是最危險的。如上述論述下,任意批評高價化音響的人,其實正是被廣告徹底洗腦的人;他己經認定只有廣告上的音響才是好的音響,所以力批『音響為什麼那麼貴?』其實就是『好的音響為什麼那麼貴?』。也就是說,這種人是極其媚俗不堪沒有真正音響素養的人;於是,遇到『沒有上廣告』的無名氣音響商品或新產品,這種人一定是全力圍剿任意污衊;為什麼?因為網路攻擊人格的病態行為正是如此啊!
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光只會批評音響高價的討論區,幾乎毫無例外的:面對別人辛苦發掘的無名氣音響商品或創新觀念,一定是先批評嘲笑一頓再說。然後就沒有下文了,繼續推薦著廣告打最大的商品,再拼命嫌那些商品越來越貴......
我必需強調,很多標榜入門級的音響相關討論區,只要一發作音響太高價的討論,就會同樣出現這個嚴重問題;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入門音響花費早就遠遠遠遠超過我的兩萬元系統了,因為他們推薦的產品雖然低價,卻仍然是廣告商品,要跟真正基於科學性能的超值商品相比還是輸一大截。結果,使用並推薦如此不超值的東東,再發文批評玩音響亂花錢或音響太貴了.......
不真誠的批評,絕對不是進步與自由,而是保守與迂腐,再加上徹底被廣告宰制的無能。
音響與音樂相輔相成,才是一個愛樂者最方便與深入的享受。尤其是處在台灣現場演奏的軟硬體皆不足的情況下,忠實表達音樂的唱片與音響更是重要無比。我多年來強烈批評古典音樂唱片市場中流行的唱片,其錄音根本就是亂搞的垃圾;連錄音好壞都不能分辨,當然更不可能有唱片版位或轉錄的真正品味,也不會有演奏水準的真正品味了。
但是我不只一次在愛樂朋友家中的數十萬元級音響,聽到這些垃圾唱片的聲音還能聽,聽到正確錄音的唱片反而不能聽。於是換上我一套打遍天下的『兩萬元音響系統』,當場都是掉下巴的。這時就考驗著愛樂者是真誠的愛樂,還是廣告式的愛樂了;明明只要兩萬元的音響,就可以把『非主流的某些唱片』播放地遠比五十萬流行音響品牌系統還要好聽,你是要相信自己當下的耳朵?還是要相信人家說的(當然就是廣告說的)?
沒錯,只要是熱誠(瘋狂)愛樂的,沒有不立刻換器材、換唱片的。當然了,人各有志,最後會不會跟我走同一角度是另一個議題。重點在於:真誠愛樂等於勇於嘗試加上真正的耳聽為憑。
所以我看到愛樂者的一個嚴重危機:看多了音響討論區自命清高的批判高價化,馬上就聖俗二分地以為玩音響沒水準、聽音樂才有水準了。問題是,音響有問題,那有可能聽到真正的音樂?唱片公司會如同音響公司一樣,製造反映消費者品味水準的商品;當消費者的水準不足,商品就會開始擺爛。當大家都在迷戀高解析下載檔時,真誠的愛樂者必需馬上發現很多下載檔是有問題的;就算是我力推的唱片品牌,也是有些品牌開始錄音水準向媚俗靠隴、同時演奏者的水準就會開始下降;一個真誠的愛樂者,發現這些事實真相都應該快速、準確而有效,才算是真正的音樂素養。否則認為自己可以聽出誰是大師、誰是好樂團,卻聽不出該唱片的錄音根本有問題、甚至唱片根本標示錯誤,這豈不是讓音樂素養變成笑話一場?
擁有這樣的音樂素養,最低的要求就只是一套兩萬元的音響系統;而且最近隨著新產品的發現,我可能還會再下修成一萬五仟元就夠用了。如此簡單的音樂入門,連兩歲小孩子都做得到;可惜在音響或音樂的網路討論中,只看到自命清高地覺得聽音樂很高尚,卻只能聽到糟糕的音樂;沒有人真心的為愛樂者提供有效的音響解決方案,只會陷溺在嘲笑玩音響沒水準的快感。至此,音樂也註定走向毀滅了。
如果反高價者永遠只會反高價,那還值得讓我拍手祝福一下;問題是從網路上所有觀察,都指向了反高價者永遠會流於徹底反動的保守主義,對於任何音樂或音響的創新創見一定都是極其打壓的。所以本文嘗試提出一個警訊:從個人而言,你陷溺在高價化爭論嗎?我必需提醒你,你到底還要不要聽音響?全世界有那麼多『極其超值』的音響產品,發現一個超值產品來取代售價不合理的高價產品有那麼困難嗎?
從社會方面,我必需說:一個媒體或一個網路討論區如果充斥著批評高價化產品的言論,卻提不出超值的代替方案,那就可以宣告這個社會己經腐敗了;它們在乎的不是音響或音樂,只是想要自命清高的權力慾而己。所以我做為一個在網路上拼命推廣百元級、千元級超值音響方案的人,卻對批評音響高價化的言論深惡痛絕;因為我很清楚這種社會現象的本質就是反動與保守,他們自己才是廣告與高價商品的忠實擁護者;而且對於我們這些真誠提出超值方案的改革者來說,他們對我們攻擊的力度一定會遠超過高價商品的。
最後我們只能說,最『單純』的就是最正確的;玩音響就只是玩音響,價位、道德、名氣....都是屁,我只要知道聲音我喜不喜歡就好了!喜歡卻買不起?趕快去找水準相差不多卻買得起的啊!喜歡而且買得起?那就買啊!單純的享受音響,進而單純的增加音樂素養,就是最正確的一件事了;其他種種無關音樂與音響的要求,最後往往都是保守反動的毀滅力量,不可不慎。
音響是如此,音樂也是一樣。
蘇友瑞
(END) psycho 的中時BLOG之讀者回應區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5617
※ 原載於MY-HIEND電子雜誌創刊號第四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